上班族不僅頸椎、肩周容易出問題, 一些人由於長期保持坐姿, 立姿不正確等原因, 還會受坐骨神經痛之苦。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粗大的神經, 起始於腰骶部的脊髓, 途經骨盆, 並從坐骨大孔穿出, 抵達臀部, 然後沿大腿後面下行到足。 管理下肢的感覺和運動, 是所有神經中最粗者。 坐骨神經痛, 是指沿著坐骨神經分佈的區域, 或者坐骨神經主幹通過的區域發生的以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患有坐骨神經痛的人一般都有腰腿疼痛病史或者是重體力勞動史, 常在某一次腰部外傷或者是由於感染、中毒、營養代謝障礙、受寒等因素導致關節及神經發生炎症等病變。
普通患者應該積極求醫治療, 但自己也可以在家做輔助保健, 以減輕疼痛。
首先應該分清疼痛的部位。 一種是疼痛沿著大腿和小腿的後側走, 這種疼痛與足太陽膀胱的循行路線一致, 治療上多取膀胱經上的穴位;一種是疼痛沿著大腿和小腿的外側走, 這種疼痛與足少陽膽經的循行路線一致, 治療上多選取膽經上的穴位。 但有兩個穴位是必不可少的, 即環跳和陽陵泉。
環跳這個穴位正坐骨神經的通道上, 膀胱經和膽經交於環跳, 環跳是這兩條經的交會穴, 治療坐骨神經痛必不可少。 怎麼取穴呢?側躺在床上,
陽陵泉, 在小腿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處。 陽陵泉是八會穴裡的筋會, 是筋氣彙集之處。 所以陽陵泉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 是治療筋病的要穴。
找到環跳和陽陵泉這兩個穴位後, 再根據疼痛的具體部位, 確定你的坐骨神經痛是膽經型的還是膀胱經型的。 要是膽經型, 就再從膽經上找風市、膝陽關、陽輔、懸鐘、足臨泣等穴位;要是膀胱經型的, 就再找秩邊、承扶、殷門、委中、昆侖等穴位。 可以分別對其進行按摩, 每個穴位 3-5 分鐘, 每天一次。 也可以艾灸。 用艾條溫和灸, 每個穴位灸 15-20 分鐘, 每天灸 1 次或者是隔天灸 1 次。
最簡單的減輕疼痛的方法就是在確定類型後, 用按摩捶或者是手掌沿著膽經或者大腸經的循行路線敲打。
除穴位按摩以外, 還可輔助以下方法:
1.“五點拱橋式”的鍛煉。 躺在床上, 兩手臂放在身體的兩側, 以頭、肘、腳後跟作為著力點, 腰部儘量向上拱, 慢慢的使身體成“橋形”的姿勢, 在最大“拱橋形”時停 5-10 秒, 再慢慢躺回床上, 呈原始狀態, 連續做 5-10 次。 此方法可疏鬆腰部筋骨, 緩解疼痛。 但在運動過後要注意保護腰部和患肢, 比如說大汗後不要立刻洗澡, 以防受涼;衣服汗濕後要及時換洗, 以防濕邪侵襲。
2.休息時保持正確的站立、坐臥姿勢。 正確的站立姿勢為膝關節微微彎曲, 自然收腹、抬頭挺胸, 使身體的重心落在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