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損傷是骨科中最多見的疾患, 軟組織是指包繞在人體骨骼周圍的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筋膜、關節囊、韌帶、腱鞘、滑液囊、椎間盤纖維環、關節軟骨盤、血管、周圍神經等組織。 以上這些組織因受到外界某些直接或間接的暴力因素的作用或長期勞損而造成的損傷, 均稱之為軟組織損傷, 通俗稱為“傷筋”。
手法是治療軟組織損傷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過以痛為腧的治療方法, 促進血液迴圈, 活血散瘀, 消腫止痛, 減輕或解除肌肉痙攣, 剝離粘連, 整複小關節錯縫, 增強新陳代謝, 有利於軟組織的修復並預防關節強直、肌肉萎縮。
手法治療原則:
較重的急性挫傷, 在早期腫痛明顯時, 一般不在損傷局部進行手法治療。
急性損傷理筋手法操作宜輕, 慢性損傷手法可適當加重。
撕裂傷以合筋手法為主, 肌痙攣以分筋、順筋手法為主, 斷裂傷忌用手法。
四肢關節處損傷以能恢復功能活動的屈伸旋轉手法為主。
有關節錯縫時, 應及時整複。
每次用手法治療時應先輕, 後重, 再輕, 活動範圍應先小後大, 活動速度應先慢後快。 如手法過重往往帶來不應有的損傷, 手法過輕則達不到應有的療效。 要做到剛柔相濟, 手隨心轉, 法從手出。
常用手法:
捋順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或其餘四指置於損傷局部的皮膚上, 做直線或弧形移動。
撥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及肘部,
順法──用一手或兩手拇指置於僵緊肌肉、韌帶及粘連的軟組織體表向下施壓, 並沿肌纖維方向, 向一側或同時向兩側移動, 此法為補法。
注意事項:首先要明確診斷, 排除禁忌症。 操作時要精力集中, 全神貫注, 防止因操作不當而造成軟組織再次受傷。 尤其在做牽順法時, 要因人而異, 掌握好牽引的力度, 防止造成脫臼、撕脫骨折、肌肉肌腱和韌帶撕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