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棗是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水果, 秋天吃鮮棗可以美白養顏, 抗衰老。 鮮棗雖好, 不宜多吃。 小編告訴你吃棗的幾個注意事項, 並教你如何挑選最美味的鮮棗。
但由於鮮棗供應時間太短且不耐保存, 因此趁著鮮棗上市的季節, 趕緊多吃一些!
鮮棗是維生素C之王
鮮棗的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居水果之首, 是山楂的6-8倍, 彌猴桃的10倍, 橘子的13倍, 蘋果的70-100倍, 梨的140倍, 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 而且鮮棗中還含有黃酮類物質, 有利於維生素C的保存。
鮮棗其中的鉀、鐵等元素也在水果中名列前茅。 所以, 每天吃一把鮮棗,
維生素C是“永遠的美膚聖品”, 想保有健康明亮、不易曬傷老化的皮膚, 幾乎每個皮膚科醫生都會叫你多吃高C蔬果。 膠原蛋白的合成需要維生素C參加, 由此可見維生素C的重要性。 想要修復夏日曬傷的皮膚, 要多吃鮮棗哦!
抗氧化防止皮膚衰老
氧化是肌膚衰老的最大威脅, 飲食不健康, 日曬、壓力、環境污染等都能讓肌膚自由基氾濫, 從而產生面色黯淡、缺水等氧化現象。 都是身體產生氧化的“罪魁禍首”。
鮮棗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類黃酮, 含量豐富。 而且還有多糖類物質, 也可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鮮棗VS幹棗 哪個最營養
鮮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雖高, 但不容易長期保存, 常溫下幾天時間就會失去鮮脆的口感。
但棗曬乾後, 不僅丟失了其中的水分, 還少了水溶性的維生素C, 其他營養素也受到較大影響。 把鮮棗做成蜜餞是保存的另一種方式, 但蜜棗中的營養損失更大, 其中的維生素C大部分被破壞了。
專家認為:
鮮棗生吃最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幹棗則適合煮粥或煲湯, 能使其中的營養成分很好地釋放出來。 幹棗具有補血、養顏的效果, 一般認為比較適合女性食用;對於缺鐵性貧血患者, 選擇幹棗補血效果更佳。
支招:如何挑選鮮棗?
1、看棗的表皮顏色。 好的大棗皮色呈紫紅或深紅, 顆粒大小均勻、果形短壯圓整, 皺紋少, 痕跡淺, 皮薄核小, 肉質厚而細實。
如果皺紋多, 痕跡深, 果形凹癟,
2、看鮮棗的蒂端。 蒂端有紅色或深紅色的圈眼進一步的延伸, 說明是受太陽光線的照射比較充足。 顏色呈自然色沒有明顯的紅綠交界線是自然成熟的鮮棗。
如果紅色鮮棗的蒂端為青色, 並且口感並不脆甜, 則有可能並不是自然成熟的鮮棗, 而是放熟的, 放置時間較舊的鮮棗裡面的維生素C含量損失較大。
3、嘗味道。 儘量挑選八成熟的棗品嘗, 如口感鬆脆香甜, 可判定為較好的品種。 如果不甜且澀口的鮮棗可定為生棗。 口感發苦且發艮(音gn, 形容食物口感堅韌而不脆), 同時缺少水分或有綿軟感的鮮棗為質次棗。
成熟度和新鮮度較高的鮮棗, 皮色紫紅, 顆粒飽滿且有光澤, 如皮色青綠又沒有光澤,
4、泡。 買回家後用少量的水泡洗時, 洗棗水是甜的棗可能有問題, 建議不要食用。
提醒:鮮棗食用過量影響消化
鮮棗的營養價值較為突出的是維生素C含量高, 每100克的鮮棗維生素C含量為243毫克, 正常成年人每天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為100毫克。
每百克的鮮棗可滿足我們一天維生素C的需要, 並且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防止便秘。
雖然鮮棗營養價值較高, 但一次最好別超過20枚, 吃的過量會刺激胃酸分泌過多、腹脹, 有損消化功能, 引起消化道疾病。
這類人少吃鮮棗!
痰多和大便秘結者要謹慎食用, 因為棗偏熱, 會助火生熱。
此外, 鮮棗表皮堅硬, 比較難消化, 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糖分較多,
千萬別吃爛棗!
不要買外表腐爛或凹陷偏軟的棗。 腐爛的大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棗中的果酸酶繼續分解果膠, 產生果膠酸和甲醇, 甲醇可再分解生成甲醛和甲醇。
吃了過多的爛棗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 所以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