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先天性髖脫位的檢查

新生兒的檢查亦注意下列的各點:

(一)外觀與皮紋 多發性畸形伴有髖脫位時, 檢查者往往發現大腿與小腿的比例不相稱, 大腿短而粗, 小腿卻細長, 往往臀部寬大, 腹股溝皺紋短或不清楚。 臀部檢查時可見兩側的皮紋不同, 患側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條, 整個下肢在放平劑時往往感覺患肢外翻15~20°有縮短現象。

(二)股骨頭不能摸到 屈髖屈膝各90°一手握住小腿上端, 另一手拇指置腹股溝韌帶處, 其它4指置臀部環跳處, 將手旋轉小腿時, 正常情況下在前面可以發現股骨頭的活動與突起。 脫位時, 前面空虛而臀部後面的四指卻感到股骨頭在活動。

(三)跛形步態 雖然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但仍有不少病例是因跛行而來門診。 此類步態在行走中稍加分析即可看出。 小孩走路當患肢在負重期是骨盆有下垂, 晃動, 不能上升:在擺動期時卻不明顯。 此類檢查一般在小孩行走之後才能明確診斷, 最早約2足歲以上, 但治療時就比較晚了。 兩側髖脫位患孩在行走中骨盆兩側撮動非常明顯, 常稱做鴨步搖擺姿態, 臀部向後突出, 腰椎向前突增加, 檢查很容易想到髖脫位。

(四)髖臼指數 自Y形軟骨中心至髖臼邊緣作連線, 此線與Hilgenreiner線間夾角稱髖臼指數, 此角說明髖臼之斜度亦是髖臼發育程度。 出生時髖臼指數為25.8~29.4°, 6個月嬰兒在19.4°~23.4°。 2歲以上者在20°以內。

多數學者認為超過25°即為不正常,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如超過30°則有明顯脫位趨向。 近年來對於正常新生兒的髖臼指數發現高達35~40°, 而絕大多數以後轉化為正常髖關節。 因此在診斷上下不能單看髖臼指數一項。 但大於正常值者說明臼頂傾斜度增加, 為髖臼發育不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