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要看他是不是個努力的人, 不只是工作努力, 還包括努力營造對他有利的人際關係。
第二, 要看他會不會為自己創造機遇, 比如及時為工作“充電”, 不放過任何一個結識高層管理人員的機會等。
第三, 要看他是否具有沉穩堅定的個性。 要想從“潛力股”變成“績優股”, 肯定要遭遇漲漲跌跌的挫折, 如果他不抗壓, 不堅持, 那他的“股價”肯定漲不到峰頂。 另外, 沉穩的個性意味著他不會因外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更不會因個人價值上升, 忘記當年的愛情承諾。
如果他具備以上三點, 那你大可放心買進, 把他當做“績優股”長期持有!
“總結失敗”才重要
看過兩組很有趣的數字:在經濟學中, 第一次創業成功的比率不到10%, 一般人往往到第四次創業時, 才能真正成功。 在愛情學中, 初戀成功的比率只有6%, 超過一半的人經歷過四次甚至更多次的戀愛, 才能走向婚姻。 有人說經濟學和愛情學本來相通, 看來這話不假。
這就涉及心理問題了。 在你第四次創業時, 是不是會回顧前三次的失敗原因?如果你有這個覺悟, 那你的失敗經歷絕對會是財富, 下次成功的機會才大得多。 戀愛也是這樣。 千萬別相信“忘記過去, 重新開始”之類的話, 失去的愛情比失去的財富還珍貴, 與其忘掉,
要成功創業, 就不能回避錯誤, 要幸福戀愛, 就要溫故知新!
某位臺灣作家說過一句話:“上帝會讓你在情路上先遇見幾個錯誤的人, 那個最合適的人, 總是來得最晚。 ”在經濟學中, 我們說:“那個最合適你的投資專案, 往往在幾次失敗之後, 姍姍來遲!”
期望小一點, 愛情才幸福
為什麼有的情侶看似平常, 卻很幸福, 而你和男友有房有車, 卻總是吵架?
經濟學中有個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 表面上看, 同樣的事物所起的效用應大致相當, 可套用這個公式, 我們可以看出, 在你的期望值越高時, 幸福感卻越小。
舉個例子, 如果你男友的公司發獎金, 他拿到了1000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