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腳冰冷
到了冬天手腳冰冷的女性大有人在, 即使在室內也必得穿戴整齊, 厚厚的棉衣棉褲手套毛襪一樣也不能少, 否則, 就要冷得牙齒打架。 這是因為神經末梢距心臟比較遠, 天冷後血管收縮造成血液供給不足導致的。 再加上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 縮手縮腳是再自然不過的秋冬反應。 如果說拍冷還算是身體的正常反應的話, 那麼如果你冷到手指或腳趾頭, 甚至感到麻木或刺痛, 那麼, 就該尋找醫生的幫助了。
對策:平時不要吸煙, 避免攝入過多含咖啡因的食物, 如咖啡、濃茶、可樂等等, 多吃性溫熱的活血食物,
二、關節炎
有關節炎的膝蓋就跟氣象臺一樣, 天氣一變冷, 膝蓋先知道。 一般地說, 當日溫度變化在3度以上, 氣壓變化大於10百帕以上, 相對濕度變化大於10%以上, 感到關節痛的人就會明顯多起來。 關節附近多是肌健、韌帶等血管分佈較少的組織, 本來血液供給就相對不足, 再加上四肢經常地暴露在外, 所以更容易散失熱量, 使關節僵硬而疼痛不止。
對策:平時除了注意肢體保暖外,
三、皮膚乾燥
皮膚是一個很敏感的器官, 在冬季來臨的日子裡, 皮膚的血管經常處於收縮狀態, 汗腺、皮指腺的分泌明顯減少, 還有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紅腫, 嚴重的還會出現不規則的皸裂和脫皮, 這樣的現象以下肢部位最明顯。 其中, 這與你洗澡的方式有關, 有人惟恐洗不乾淨, 習慣像夏天那樣用浴皂和熱水反復搓洗, 皮膚表面的油指被反復沖刷, 皮膚乾燥的狀況也就越來越嚴重。 還有一些皮膚病本身就在秋冬季節多發,
對策:冬季裡, 愛清潔的你更要講究洗澡的章法和頻率, 洗澡次數不要太頻, 一天一次就夠了, 而且最好不要用香皂洗澡(因為香皂一般呈鹼性, 容易讓皮膚表層的hH值失衡), 水溫也不要太高, 儘量用或含有滋潤成分的浴液, 洗過澡後應塗抹含有保濕成分的潤膚膏, 例如凡士林。
四、痛風症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有家族遺傳傾向的代謝病, 也經常在冷天的夜晚發作, 病因是體內尿酸過多, 結晶沉積在關節部位, 而血液中的白細胞為了清除沉積物, 會同時攻擊關節細胞, 使之發炎而引起疼痛。
對策:注意飲食, 防止過胖, 避免攝入動物心、肝、腎、腦以及蠔、沙丁魚等食物,
五、呼吸道疾病
天氣變冷後, 最先經受考驗的要數我們的呼吸系統。 有些人每年都要經歷幾次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 比較常見的冬季傳染病包括:流感、風疹、麻疹, 再到比較少見但更致命的流行性腦脊膜炎、腮腺炎、出血熱等, 還有今年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非典”, 都與幹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有關。 氣候的變化是對肌體免疫力的第一次考驗, 若平時不注意鍛煉, 再加上封閉的室內空氣不經常與外面流通,
對策:不要因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 再不要整天縮在空調房裡享受空調製造的溫暖。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動起來, 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迴圈, 增強心肺功能, 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煉。 愛上運動的你很快就會發現, 自己不用再穿成個球也能出門了。 當然, 進入流感高發的季節, 注射流感疫苗也是對健康必要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