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人都有頭痛的經歷。 嚴格來說, 頭痛應該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 頭痛的原因非常多, 感冒發熱、五官有病、血壓異常、視力障礙、中毒、中暑、感染、外傷、神經衰弱、疲勞等, 都可能引起頭痛。 飲食不當也是造成頭痛的一種常見因素。 例如含含酪胺酸的食物就是造成血管痙攣的主要誘因;含有亞硝酸鹽的食品以及含味精多的食品會害你偏頭痛;含阿斯巴甜的食物則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 增加肌肉緊張而引發偏頭疼。
乳酪(不包括酸乳酪、義大利乳清乾酪、奶油)
其中的酪胺是引發頭痛的罪魁禍首。
如果您喜歡吃漢堡包, 那可要小心裡面的乳酪!
正常情況下, 攝入的酪氨酸會被腸、肝內的酶分解消化, 但有些患者缺乏相應的酶或者服用的藥物中含有該酶的抑制劑(例如很多抗抑鬱症藥物就有這種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會導致酪胺進入循環系統, 刺激血管。 如果食用乳酪過多, 又剛好消化乳酪的酶不多或怠工, 可以想見你的循環系統內酪胺濃度高得出奇, 血壓陡然升高, 急性頭痛自然難免。
為了避免酪胺引發頭痛, 需要注意的食物還包括各種放置時間較長的食物, 比如醃菜、熏肉、臘肉、鹹魚鹹肉等等, 還有發酵釀造的調料比如醬油、照燒醬等等。
味精
四十年前就有人研究味精和頭痛的關係。 由於中餐裡普遍味精含量較高, 最初的研究者甚至一度將頭痛列為“中餐館綜合症”。 儘管你大概聽說過味精對身體不好的這樣那樣的說法, 但是味精是否造成頭痛的研究並沒有定論, 所以, 很多食物裡還是有它。
雞精中的谷氨酸鈉是頭痛殺手之一
除了廚房裡的袋裝味精外, 你還會在各種食物中遇到谷氨酸鈉:袋裝湯料、冷凍食品、沙拉調味醬、加工過的熟食、各種小零嘴。
事實上,
酒精
紅酒和啤酒中, 除了有酒精會引發頭痛外, 還含有前面提到的酪氨酸, 以及組胺和亞硫酸鹽, 這些物質都會刺激你的神經引發頭痛。 另外, 紅酒中除了酒精, 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引起頭痛的物質——單寧, 又叫鞣酸。
香腸、熱狗
香腸、熱狗、火腿、臘肉等醃熏肉類、加工肉類等亞硝酸鹽含量高, 日常生活中最好儘量少吃些。
咖啡
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神經系統, 並干擾睡眠, 喝多易上癮, 而形成習慣, 一旦不喝咖啡則會引發偏頭痛。
所以, 有喝咖啡習慣者一天中攝入的咖啡的量最好少於100毫克(大約一杯濃咖啡)。
其實, 除了上面列出的名單, 為了免遭頭痛折磨, 下列食品也需要留心:蜜餞(包括葡萄乾), 蘑菇, 熟牛油果, 熟香蕉, 優酪乳, 甘草精, 蝸牛, 樹莓, 洋蔥, 過鹹的食物, 各種醬汁……
名單太長了吧?其實, 也不用那麼麻煩記住以上各種食物, 真正要注意的是適量食用。 並且, 不要突然、完全地推翻原來的食譜, 哪怕你只是想戒咖啡, 也要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