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各種胃腸動力藥的優缺點

胃腸動力藥是指具有調節胃腸道平滑肌動力的藥物, 大致可分為促進胃腸道運動藥物和減弱胃腸道運動藥物, 後者又可稱為“胃腸解痙藥”。

由於功能性胃腸病在消化道疾病譜中呈明顯增多的流行趨勢, 胃腸動力障礙是這類疾病重要的發病機制之一, 因而, 胃腸動力藥成為主要的治療措施。 此類藥物品種多, 新藥研製快, 臨床應用廣泛, 藥物的正確選擇十分重要。

藥物作用主要增強上部胃腸動力, 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也可選用全胃腸道促動力藥物——苯甲醯胺類, 其代表藥物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及伊托必利等,

這些藥物主要用於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糖尿病胃輕癱, 可緩解上腹飽脹不適或隱痛, 以及燒心感等症狀。

甲氧氯普胺價最廉, 促上胃腸作用可靠, 但對膽道平滑肌卻呈鬆弛作用, 另一特點為具有強大的中樞性鎮吐作用。

缺點為不良反應較多, 因本品易透過血腦屏障, 在劑量偏大或應用期較長時, 特別在小兒與老人易出現錐體外系症狀(肌震顫、頭向後傾、斜頸、共濟失調、發音困難等), 以及較普遍出現的倦怠、思睡等副作用, 使其應用大受限制, 而多用多潘立酮。

據國內報導, 多潘立酮對上胃腸道動力障礙的治療作用優於莫沙必利。 莫沙必利對上胃腸道的效應基本同西沙必利,

但對小腸和結腸基本無作用, 故對便秘無效。 伊托必利的作用特點與莫沙必利類似。

西沙必利對便秘的藥效, 個體差異大, 對重度便秘患者可能需用藥2~3個月才有較好效果。 用藥期間如發生暫態腸痙攣性腹痛、腹鳴或腹瀉時, 可減量應用。 重要的還在於此藥潛在的心臟毒性, 應注意心電監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