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
春季發生鼻出血比例遠遠高於其他季節。 主要是因為人們突然獲得室外活動機會, 特別興奮。 春天空氣溫度增加而濕度降低, 使冬天過久收縮的鼻腔血管擴張, 鼻內產生乾燥、發癢等不適感, 稍一摳挖即會出血。 如果有春季鼻出血史者, 可服用金銀花、菊花、麥冬、生地水煎液以預防。
潰瘍病:
春季機體代謝增高、胃液增加等等, 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從而引起或誘發潰瘍病。 潰瘍病者應合理膳食、保證睡眠、防寒保暖、勞逸結合、穩定情緒。
過敏性疾病:
春暖致病微生物、花粉、楊柳絮等致敏原, 易使過敏性體質者機體產生變態反應,
心血管病:
每年三四月份是心肌梗死發病高峰期之一, 風濕性心臟病者在這期間發病率也特別高。 主要是因為這個季節時風時雨, 冷暖無常, 而且人的情緒在春季處於旺盛期而不穩, 往往會使心臟病患者病情加重。 為避免心臟病復發或病情惡化, 應認真服藥, 積極治療, 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波動, 注意休息和衣著保暖、飲食營養適度等保養。
關節炎:
關節炎患者對氣候變化相當敏感。 由於春季氣溫變化頻繁, 忽暖忽冷, 時雨時風, 很容易使患者關節炎症狀加重。 所以在春季, 患者應遵照醫囑, 認真服藥, 積極治療。 如果是病情已經好轉或趨於穩定, 也別大意, 在春季應該特別注意患病關節部位保暖以及全身保暖, 在醫生指導下服藥。
精神病:
每年三四月間是精神病患者發病高峰期, 所以春季裡精神病患者的監護人、家屬應該多關心患者, 通過交談瞭解患者的心理活動, 說話辦事儘量避免給予患者不良精神刺激。 同時對患者表現出的煩躁不安、莫名焦慮、憂鬱多疑等保持高度警覺, 及時帶患者就醫。
中醫提醒, 除了要警惕以上春季常見疾病外, 還要預防春季易發的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