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的是活著的病人
我曾為一位高血壓的病人會診:患者女, 48歲, 父母均有高血壓, 本人因高血壓腦出血後3個月偏身癱瘓, 由專科醫護人員指導康復治療。 患者顱壓已正常, 但是服用4種降壓藥(伊那普利10mg、非洛地平5mg、吲達帕胺2.5mg、美托洛爾25mg)每日兩次血壓240~260/120~140, 病人面色潮紅, 焦慮不安。 降壓藥的品種和劑量都已不少, 為什麼血壓降不下來呢?我問:“病人什麼時間服藥?” 護士答。 “早、晚飯後, 8:00~8:30”。 我分析病情後將醫囑改為:藥品數量不變, 由早晚兩次, 改為每日一次, 早5:00前服用。 每日早、中、晚和夜間4次測量並記錄血壓, 如果收縮壓超過200,
1、要記住, 我們治療的是活的病人!人是有應激反應能力的。 夜間睡眠血壓本來就處於低谷, 你晚上8:30給服四種降壓藥, 夜間血壓過低, 病人為了保證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 自身就會分泌大量的縮血管物質, 反而會導致血壓升高。 這就像糖尿病患者降糖藥過量, 夜間血糖過低, 會出現反應性清晨血糖增高(somogyi效應)是一個道理。
2、人體收縮血管的激素類物質每天上午6~8點分泌合成最多,
因此, 每天一次的長效降壓藥應在清晨5點以前服用效果最佳。 如果午後或晚上患者血壓超標, 則可於13:00前加服一種降壓藥(如伊那普利1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