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類風濕性脊柱炎, 認為是類風濕關節炎的一型, 因為整個脊柱受累而變的僵直、畸形, 故稱強直性脊柱炎或畸形性脊柱炎。 多在16~25 歲發病, 遇創傷、風寒、發燒等誘發軟骨炎、韌帶炎為多數初發第一症狀, 初期出現一側或雙側腳踝、膝關節痛或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反復幾次後, 出現腰酸、背痛, 並逐漸累及胸椎、頸椎。 部分呈慢性發病、部分呈現急性發病。 骶髖關節融合, 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特徵, 隨病情的逐漸發展, 全脊柱關節纖維環、黃韌帶逐漸鈣化強直。 腰椎1~2 和胸椎11~12 後凸變形或側曲變形、肩胛骨上翻,
所有脊柱關節均不能活動, 病情終止, 不再有炎性疼痛, 但仍會有功能性疼痛, 最終致殘。 病變主要在骶髂關節、脊柱關節、椎旁組織及少數四肢關節, 臨床表現為脊柱彎曲、畸形或直立狀態, 腰椎變平, 頸椎前伸。 除關節外, 強直性脊柱炎也可侵犯眼、肺、腎及心臟, 只是臨床出現的幾率比較小, 症狀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