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發生骨折後多數需要手術治療, 加上病人年紀大、生活自理能力較差, 或傷前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 故預後往往較差。 因此, 預防骨折的發生對於老年人來說就顯得格外重要。 那麼, 怎樣預防老年入骨折?發生骨折後家人應怎樣進行判斷和急救呢
一、預防老年人骨折, 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1.老年人首先要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在日常飲食中, 老年人應該多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 如蝦皮、豆製品、芝麻、牛奶等。 特別是牛奶, 含鈣量比較高。 人們若堅持每天喝一杯牛奶,
2.老年人要防止外傷的發生。 臨床資料表明, 跌跤是很多老年人發生骨折最直接的原因。 而老年人跌跤並非都發生在冰天雪地的室外。 恰恰相反, 大多數老年人冬季都在室內活動, 因此跌跤也多半發生在室內。 所以, 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室內防摔”。 要防止老年人在室內跌跤應做到以下六點:①老年人居室的溫度應保持在18℃左右。
如能做好以上兩方面工作, 就可以讓多數老年人遠離骨折。
二、如何判斷老年人是否發生了骨折
1.詢問老年人有無外傷史。 若懷疑老年人發生骨折時, 家屬應詢問其近日有無滑倒或跌傷的情況。 如果有, 一定要倍加小心。 因為, 有時老年人所受的外傷雖然非常輕微,
2.觀察局部症狀。 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是骨折最常見的表現。 病人在受傷的當時其疼痛、腫脹的症狀可能較輕, 甚至可以忍痛進行日常活動。 但一般患者在骨折2-3天后其症狀才開始明顯, 受傷的局部皮膚會變得青紫, 受傷部位腫脹明顯, 不能觸碰, 局部不能活動。
3.看受傷後身體有無畸形。 如果老人跌跤後身體出現畸形, 一般可以直接肯定有骨折的存在。 但若受傷的程度相對輕微, 有時畸形並不明顯, 因此有時也會漏診。 老年人常見的髖部骨折有時表現為腳部外翻或肢體的縮短;前臂骨折常使其腕部呈“餐叉樣”畸形(從側面看)。
三、老年人發生骨折後該如何處理
1.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 病人和家屬首先不要驚慌。 如果患者沒有大出血、沒有心腦血管疾病, 一般不會危及生命, 但須做緊急處理。
2.不要隨意牽拉骨折部位, 以防止損傷血管和神經。
3.應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 家屬可把兩塊木板墊上棉布或軟毛巾用繃帶或軟繩對患處加以固定。 如果不加以固定, 可能會引起骨折斷端的錯位, 使那裡的神經和血管受到損傷, 甚至會造成肢體的麻痹。 但是, 由於骨折部位常有內出血和不斷腫脹的情況, 所以對患處的固定不應過緊, 否則會壓迫血管引起肢體缺血, 造成淤血阻滯。
4.應及時將病人送往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