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為何追星不止?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8日報導, 如果貓王還在世, 今天是他75歲生日。 貓王的音樂風格以及他的舞姿都堪稱獨特。 對於他穩固不可動搖的天皇巨星地位以及無數狂熱崇拜他的粉絲, 我們可以用最基本的心理學規律、名人崇拜歷史以及流行文化和科技趨勢來解釋。 所有這些將闡釋人們對名人的狂熱崇拜為何會有增無減。
心理學家稱, 貓王現象只是人類名人狂熱這一心理學現象中的極端案例。 這些萬眾矚目的名人因事業、財富和光鮮的外表受到大家的敬仰。 當然, 崇拜名人的現象還跟一些因素有關,
例如性格、宗教信仰(不包括極度虔誠的信徒)、心理狀態(性格孤僻的人可以通過假想與偶像交流而尋求心裡慰藉)。
同時, 我們也可以借助歷史來解釋名人崇拜熱。 人是社會性動物, 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 對於有一定名望的人, 關注的目光自然也就多些。
美國西北大學教授亞當·加林斯基說:“人們常常與偶像名人建立起一種假想的虛幻的社會關係。 與其它渴望一樣, 人們經常會感受到這種社交渴望。 ”
狂熱的粉絲群還在不斷壯大, 這一方面要感謝資訊社會科技的發達, 讓我們能夠時時瞭解偶像的一舉一動, 同時也與現今社會中愈加嚴重的自戀情結有關。
追星族也分三六九等, 等級最輕的也就是翻翻《人物》雜誌,
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明星, 而極端的追星族則被科學家歸入精神疾病的範圍。
“有些人真的是很狂熱, 他們會不時地在穀歌上搜索偶像的動向, 並在心裡把偶像當成朋友或者親戚, ”曾著有《名人崇拜》的名人文化專家庫珀·勞倫斯說, “當然還有極少數人更極端, 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在和偶像對話。 ”
名人崇拜熱潮有增無減也影響到了現今的青少年。 2006年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在7—11歲的兒童中, 追星已經成為了他們興趣之首, 孩子們對明星的喜愛程度甚至超過了玩具和其它為兒童度身定做的消遣。
長久以來, 人們一直喜歡將有錢有勢的人捧上崇拜的寶座。
“每個文化都有類似特權階層的人物, 既然我們沒有君主制, 就得有人來充當這種角色”,
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的媒體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斯圖爾特·菲施澳夫說, 對於這些貴族, 得意時, 人人敬仰之甚至將之捧上天, 失意時, 人人唾棄之甚至牆倒眾人推。 “對歷史的研究顯示, 人類社會總是需要‘崇拜物件’, 這種崇拜物件通常是比較特殊的人, 可能是最佳獵人, 最佳運動員, 也可能是最美麗、最聰明或是最高尚的人。 ”
追捧名人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明星無處不在, 充斥各大媒體。 他們看起來既成功又光鮮, 擁有普通人所嚮往的一切。 人們都傾向於效仿自己喜歡的人, 尤其是擁有常人所沒有的東西的名人。
瞭解了自己喜愛明星的性格特點及生活點滴, 人們便會幻想自己與之有關。 有些粉絲會覺得他們跟偶像息息相關,
認為自己和偶像熟識, 偶像也認識自己。 但事實是, 這根本就是一廂情願、自作多情。 偶像根本不知道你是哪號人物。
然而有研究稱, 這種一廂情願的名人崇拜可以令自卑的人重拾自信。 對於某些人來說, 他們的生活因為有了偶像而變得精彩, 他們還可以和其他崇拜者建立社會聯繫。 對極端狂熱的粉絲來說, 窺視偶像的一切會令他們激動不已。
某些特定人群會更容易陷入瘋狂的偶像崇拜中。 例如年輕人, 他們的個性尚未定型, 加之現今社會鋪天蓋地的造星運動, 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少年便成為了狂熱崇拜的高危人群。
另外, 還有一些人也特別容易成為追星族, 尤其是那些與社會脫節、外表不佳或是正在經歷人生低潮的人。
有一小部分狂熱的追星族是心理有缺陷的人, 例如性格暴躁、自閉、自大、具有衝動型人格的人。
科學家稱, 有足夠的證據表明, 全社會的這股追星狂熱有增無減。
尤其是自戀的人追起星來會更狂熱。 他們認為自己很優秀, 有資格受到明星式的待遇, 過明星式的生活。 正是這樣一個人人自戀、人人想成為明星的社會造就了名人文化的崛起。
為什麼現在人都那麼自戀呢?其一, 過去十年間家長對孩子教育方式的改變難逃其咎。 嬰兒潮出生的家長很害怕破壞自己孩子的自信。 人人都向孩子灌輸:你就是最特殊的, 最好的, 什麼都不用做也是成功的, 只要做你自己就好。 結果使得這批新人類都很有自信。 其二,發達的科技令我們能夠前所未有地近距離觀察社會名流。名人崇拜一直都有,只不過是科技發展將之抬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其二,發達的科技令我們能夠前所未有地近距離觀察社會名流。名人崇拜一直都有,只不過是科技發展將之抬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