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主動脈狹窄主要是由於主動脈瓣開放受限或者發育不良引起的一種工作, 而有一些先天性患兒出現一些症狀比較晚, 所表現出來的症狀也不一。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一下它的症狀。
關於先天性主動脈瓣下狹窄病因並不十分明確, 但主要有以下說法:主動脈瓣下狹窄占左室流出道阻塞性病變的20%~25%, 可由先天因素或心肌異常肥厚(原發或繼發)引起]。 先天性主動脈瓣下狹窄是1種少見的先天畸形, 約佔先天性心臟病的0·5%。 在正常發育情況下, 心球大部退化, 其左側部分則融入右室漏斗部,
先天性主動脈瓣下狹窄可能是固有的或肥厚性的, 前1種情況分為局限型瓣下狹窄、管型瓣下狹窄和二尖瓣畸形3種, 局限型瓣下狹窄又進一步分為局限的膜狀狹窄和纖維肌性狹窄。
亦有人提出將左室流出道阻塞性病變分為3種解剖類型, 即薄膜型、纖維肌環型和管型。 心肌異常肥厚所致狹窄可原發於心肌本身病變, 如肥厚型心肌病等, 或繼發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主動脈瓣及瓣上阻塞性病變, 其病理、局部解剖模式、外科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與先天性主動脈瓣下局限性狹窄均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