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心律失常藥物會誘發或加重心律失常
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藥物由於可影響心肌細胞的除極和複極,或使電解質發生變化而對心肌組織的自律性、興奮性和傳導性產生影響,而發揮抗心律失常作用,但由於患者對於抗心律失常藥的個體差異,可能會誘發或加重某些...
2012-10-31 -
抗心律失常藥物大盤點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朋友患上了心律失常,對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影響很嚴重,早日找到治療的方法才是最關鍵的,心律失常的治療方法,哪些才是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呢? 藥物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選用增強心...
2016-09-28 -
抗心律失常藥主要有哪幾類
抗心律失常藥物是通過降低自律性,減少後除極、消除折返來降低異位起搏點的活動性,降低除極化組織的傳導性、興奮性,延長有效不應期。藥物治療主要是為預防和逆轉心律失常引起的嚴重不良後果,如心力衰竭、心絞...
2016-09-28 -
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有哪些?
目前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已有50種以上,常按藥物對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作用來分類法。 1.第一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又稱膜抑制劑。有膜穩定作用,能阻滯鈉通道。抑制0相去極化速率,並延緩複極過程。又根...
2011-10-13 -
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抗心律失常藥物應根據其作用特點及心律失常原因而選擇使用,不可盲目用藥,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進行合理的用藥。下面為您介紹一下抗心律失常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注意事項:...
2011-10-13 -
抗心律失常藥物分類
藥物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選用增強心肌自律性和加速傳導的藥物,如擬交感神經藥、迷走神經抑制藥物或鹼化劑。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則選用減慢傳導和延長不應期的藥物,如迷走神經興奮劑、擬交感神經藥間接興奮迷走神...
2016-09-28 -
抗心律失常藥的五種分類
心律失常是由於竇房結激動異常或激動產生于竇房結以外,激動的傳導緩慢、阻滯或經異常通道傳導,即心臟活動的起源和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節律異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組疾病。現在心律失常...
2016-09-28 -
抗心律失常藥
目前臨床應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已有50種以上,常按藥物對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作用來分類。 1.第一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又稱膜抑制劑。有膜穩定作用,能阻滯鈉通道。抑制0相去極化速率,並延緩複極過程。又根據...
2011-10-13 -
抗精神病藥物 可能誘發老年人肺炎
抗精神病藥物常用於老年癡呆及妄想症患者,資料表明,全球大約有近40%的老年人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而其中半數以上的病例並無確切的使用指征。研究人員稱,這是首次證實抗精神病藥物可引發老年人肺炎的臨床...
2011-12-11 -
抗精神病藥的使用原則
精神病患者一旦確診,就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由於用藥量大,用藥時間長,引起藥物副反應的機會也較多,因此在應用前,應瞭解抗精神病藥的使用原則。 ①藥物的選擇,主要根據病情特點採用療效高、安全、經濟...
2012-06-13 -
警惕:兒童與青少年中抗精神病藥物副作用
近年來,兒童與青少年中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使用增加,並延伸到非精神病障礙的治療上。醫生們普遍認為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安全性比第一代好, 在治療中大量使用。然而,第二代藥物安全性高這個看法並沒有證據支...
2016-03-11 -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應該長期維持
目前的抗精神病藥物只是對症改善精神症狀,並不能達到完全治癒精神疾病的作用,病情緩解後即迅速停藥可能導致精神病復發,應在病情穩定後繼續服用抗精神病藥物長期維持一段時間。 精神病急性期藥物治療的療程...
2012-08-03 -
抗精神病藥物應用時要注意原則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精神疾病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抗精神病藥物應用於臨床已經有六十餘年了,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發揮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怎樣才能做到合理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應該注意遵守一些...
2012-08-03 -
如何對待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
藥物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一般都會同時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通常與藥物劑量相關,並且與患者個人體質有關。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藥物,其不良反應也不相同,抗精神病藥一般作用於腦內受體或遞質,常...
2012-08-03 -
抗精神病藥物的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抗精神病藥物主要是作用於腦內遞質或遞質的受體,而起到治療精神症狀的作用,這些抗精神病藥物不良反應較多,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各種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錐體外系反應是抗精神病藥物最常見的神經系統,表現為...
2012-07-24 -
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經驗提示
抗精神病藥物可以分為兩大類中樞多巴受體拮抗劑(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中樞多巴受體拮抗劑包括酚噻嗪類,如氯丙嗪;丁醯苯類,如氟呱啶醇;硫雜蒽類;長效劑氟奮乃靜庚酸酯等。非典型抗精神...
2012-07-16 -
抗精神病藥物應逐漸減少用量
大部分抗精神病藥物都需要長期應用,有些患者待病情穩定、症狀改善後,藥物可以減量服用,部分患者可以停用藥物。抗精神病藥物在減量或停藥的過程中,需要逐漸減量,不能快速減藥或突然停藥,以免導致症狀反復或...
2012-08-14 -
抗精神病藥不會讓人變傻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屬擔心服抗精神病藥能否吃傻的問題,他們認為抗精神病藥副作用大,長期服用後會影響大腦的智力,再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癡癡傻傻”,成為“白癡”、“傻子”。因為患者在服用藥物後,出現表情...
2013-04-24 -
抗精神病藥治療早期改善跡象
精神分裂症用抗精神病藥治療,陽性症狀4~6周起效,陰性症狀3~6個月起效,在精神科門診治療的患者,一般在治療4周後評估藥物療效,評價患者的症狀有無早期改善的跡象。早期改善跡象可通過詢問並評估精神症...
2012-10-16 -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白細胞減少該如何處理
精神病患者常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如氯氮平,具有白細胞減少的副作用,白細胞減少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白細胞減少者較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時,患者應定期複查...
2012-09-27
-
2回答
酒精肝會給人帶來精神失常嗎?
-
3回答
精神失常的病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