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治頑癬法及足底癢治法
大楓子去皮,將仁搗如泥,加白砒細末少許(少少的),和豬脂調膏敷之,此劇方也。又用鮮曼陀羅熬膏(梗葉花實皆可用),加鴉膽子細末(去皮研細),調和作膏藥貼之,此為和平方。足底癢可用蛇蛻三條,甘草二錢,煎水飲之。再將渣重煎熏洗,半月可愈。 【來
-
問喉症治法
初秋時,用大西瓜一個(重約七八斤)開一口,裝入硼砂、火硝細末各一斤,仍將開下之皮堵上,將西瓜裝於新出窯之瓦罐中(瓦罐須未經水濕者),將罐口嚴封,懸於不動煙火不通空氣之靜室中。過旬日,視罐外透出白霜,掃下。每霜一兩,調入薄荷冰二分,瓶貯,勿
-
外傷甚重救急
【神授普濟五行妙化丹】治外傷甚重,其人呼息已停,或因驚嚇而猝然罔覺,甚至氣息已斷,急用此丹一厘,點大眼角,男左女右;再用三分,以開水吞服。其不知服者,開水沖藥灌之,須臾即可蘇醒。並治一切暴病、霍亂、痧證、小兒痙癇、火眼、牙疳、紅白痢疾等證
-
子彈由背透胸出,由傷處檢出碎骨若干
丁卯夏,川鄂戰爭,救一兵士,子彈由背透胸出,由傷處檢出碎骨若干,每日令食牛乳、山藥,數日飲食稍進,口吐臭膿,不能坐立。後每日令服松脂兩次,每次一錢,三日後臭膿已盡,傷口內另長新骨。月余傷口全平,行步如常。 【來源】鹽山·張錫純著《醫學衷中
-
過食生冷,身體浮腫,腹大如箕
一兵士李××,過食生冷,身體浮腫,腹大如箕,百藥罔效。令每日服松脂三錢,分三次服下,五日全愈。鄉村一男子,患肝癰,潰破,醫治五年不愈,潰穿二孔,日出臭水碗許,口吐膿血,臭氣異常。戊辰孟夏,迎為延醫,視其形狀,危險萬分,辭而不治。再三懸求,
2017-03-10 10 -
患咳嗽,百藥不效,嚴冬時,臥不安枕。
家母年五十時患咳嗽,百藥不效,嚴冬時,臥不安枕。遇一老醫,傳授一方,系米殼四兩,北五味三錢,杏仁去皮炒熟五錢,枯礬二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糖開水送下。吞服數日,病若失,永不復發。家母生於甲辰,現年八十有六,貌若童
-
大氣陷兼消食
【病人基本資料】 李××,年二十六歲,得大氣下陷兼消食證。 【病因】 其未病之前二年,常覺呼吸短氣,初未注意。繼因校中功課勞心短氣益劇,且覺食量倍增,因成消食之證。 【證候】 呼吸之間,覺吸氣稍易而呼氣費力,夜睡一點鐘許,即覺氣不上達,須
2017-03-10 10 -
咳血兼吐血證
【病人基本資料】 堂侄女××,適鄰村王氏,年三十歲。于乙酉仲春,得吐血證。 【病因】 因家務自理,勞心過度,且稟賦素弱,當此春陽發動之時,遂病吐血。 【證候】 先則咳嗽痰中帶血,繼則大口吐血,其吐時覺心中有熱上沖,一日夜吐兩三次,劇時可吐
2017-03-10 15 -
痿證一案
石山治一人,因久坐腰痛,漸次痛延右腳,及左腳,又延及左右手,不能行動。或作風治而用藥酒。或作血虛而用四物,一咽即痛。蓋覆稍熱,及用針砭,痛甚。煎服熟地黃,或吞虎潛丸,又加右齒及面痛甚。季秋,汪珍之,脈濡緩而弱,左脈比右較小,或澀,尺脈尤弱
-
繆希雍醫案
(一)高存之鄰人賣腐者,傷寒發噦,兩日夜不醒人事。其子乞方,仲淳問曰:汝父當時曾頭痛 身熱乎?曰:然。曰:曾服汗藥乎?曰:未也。曾吐 下乎?曰:未也。仲淳因索傷寒書檢之,其方類用乾薑 柿蒂 丁香及附子等溫熱之藥,末條僅載白虎湯一方。仲淳思
-
虛勞-繆希雍醫案
顧仲恭心腎不交,先因失意久郁及平日勞心,致心血耗散。去歲十月,晨起尚未離床,突左足五趾麻冷,倏已至膝,便不省人世,良久而蘇,乍醒乍迷,一日夜十餘次。醫者鹹雲痰厥。仲淳雲:純是虛火。服丸藥一劑,今春覺體稍健,至四月後丸藥不繼,而房事稍過,至
-
滯下-繆希雍醫案
一少年貴介,暑月出外,飲食失宜,兼以暑熱,遂患滯下。途次無藥,病偶自止。歸家腹痛不已,遍嘗諸醫之藥,藥入口痛愈甚,亦不思食。仲淳視之曰:此濕熱爾!其父曰:醫亦以濕熱治之而轉劇。仲淳曰:投何藥?曰:蒼術 黃連 厚樸 枳殼 陳皮等。仲淳曰:誤
2017-03-10 18 -
痹證—喻嘉言醫案
張令施乃弟。傷寒壞證。兩腰僂廢,臥床徹夜痛叫,百治不效,求診于餘。其脈亦平順無患,其痛則比前大減。餘曰:病非死證,但恐成廢人矣。此證之可以轉移處,全在痛如刀刺,尚有邪正互爭之象。若全然不痛,則邪正混為一家,相安於無事矣。今痛覺大減,實有可
2017-03-10 21 -
診脈-繆希雍醫案
太學顧仲恭,遭乃正(正妻)之變,複患病在床,延一醫者診視,驚訝而出,語其所親雲:仲恭病已不起,只在旦晚就木,可速備後事。仲恭聞知,憂疑殊甚。舉家惶惶,計無所出,來請餘診脈。按其左手三部平和,右手尺寸無恙,獨關部杳然不見,諦視其形色,雖尪羸
2017-03-10 15 -
泄瀉-吳鞠通醫案
乙酉五月十九日 陸氏 二十七歲 六脈弦細,面色淡黃,泄則脾虛,食少則胃虛,中焦不能建立,安望行經,議先與強土。 雲苓塊(3錢) 半夏(3錢) 藿香梗(2錢) 益智仁(1錢) 苡仁(2錢) 白蔻皮(1錢) 廣木香(1錢5分) 蘇梗(1錢5分
-
痰飲-吳鞠通醫案
乙酉五月二十七日 董 四十五歲 脈沉細弦弱,咳嗽夜甚,久而不愈,飲也。最忌補陰,補陰必死,以飲為陰邪,脈為陰脈也。經曰:“無實實。” 桂枝六錢 小枳實二錢 乾薑三錢 五味子一錢 白芍四錢 半夏五錢 炙甘草一錢 炒廣皮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2017-03-10 10 -
大頭瘟-金代李東垣醫案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甚。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幹口燥。俗雲大頭傷寒。染之多不救。張縣丞患此。醫以承氣東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能愈。漸至危篤。請東垣視之。乃曰:半身以上。天之氣
2017-03-10 25 -
太陽傷寒表實證-《吳佩衡醫案》
王××,男,四十二歲,某廠幹部。 患者于昨夜發熱,體溫38.9℃,今晨來診仍發熱,頭痛,頸項強直,肢體酸楚而痛,流清涕,心泛欲嘔、 食減而不渴,脈浮緊、舌苔薄白。此系風寒傷及太陽膚表所致。《內經》雲“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照仲景法,當以辛
2017-03-10 31 -
《吳佩衡醫案》小兒急驚風(二)—風寒誤治救逆
朱小弟,生甫兩月,稟賦單薄。某日因感風寒而病。身熱咳嗽,不思乳食,多啼聲。醫以清熱解表之劑,熱不退,發驚惕。又複以追風清熱鎮驚等法以治之,競沉迷不乳,體若燔炭,自汗肢冷,咳嗽喘掙不已,痰聲漉漉,時作角弓抽掣,奄奄一息。後延餘診之,指紋青黑
-
夏得喘症-《醫學衷中參西錄》
鄰村孫××,年三十許,自初夏得喘症。動則作喘,即安居呼吸亦似迫促,服藥五十餘劑不愈。醫者以為已成肺癆諉為不治。聞愚回籍求為延醫,其脈浮而滑,右寸關尤甚,知其風與痰互相膠漆滯塞肺竅也。為開麻杏甘石湯︰麻黃三錢、杏仁三錢、生石膏一兩、甘草錢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