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診在診治外科病中的意義
外科疾病的滲斷方法與其他各科一樣,都是通過四診八綱來進行的。望診是診察疾病的直接方法,醫生用眼睛去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及局部皮色等情況,以供診斷時分析病情。 望局部病情:若腫瘍皮色紅者多為熱證,屬於陽、證。若皮色不變者多為寒證,屬於陰證
2017-03-05 23 -
怎樣辨別瘡瘍是否成膿?
毒邪侵犯,留子腠理肌肉之中,蘊熱蒸釀,熱盛肉腐則為膿。瘡瘍經過治療不能消散而迅速化膿,這是正氣勝載毒外出的現象。所以在外科病的診斷方面,辨清有膿無膿是個關鍵。只有把有膿,無膿辨別清楚了,才能進行恰如其分的治療。常用的辨膿方法有手法辨膿、
2017-03-05 16 -
如何看待瘡瘍化膿?怎樣以膿辨證。
首先應弄清膿的形成過程。由於損傷、外感邪毒,或濕熱火毒內蘊等原因引起瘡瘍,致使營衛不和,經絡阻塞,氣血凝滯,進而腫脹疼痛紅熱,毒熱熾盛,肉腐而成膿。 瘡瘍成膿是聚毒的表現,排膿是泄毒的途徑。膿未成時,通過內服及外敷藥物,和機體的抗病能力
2017-03-05 26 -
瘡瘍辨腫痛的意義
腫和痛是瘡瘍的主要症狀,但引起腫痛的原因不同,程度各異,臨床上應根據腫痛特點和病變部位來分辨瘡瘍的性質,以便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腫是因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的,但因腫的原因不同,臨床表現也各異。 火腫:因火熱而腫的其色紅赤,皮薄光澤
2017-03-05 20 -
辨別瘡瘍的陰證和陽證
瘡瘍診斷的正確與否,關鍵在於辨清它的陰陽屬性。辨陰證、陽證應從皮膚顏色溫度、腫形高低範圍、腫塊硬度、疼痛程度、膿汁稀稠、發病緩急、病位深淺等等多方面進行比較區分。 以皮膚顏色方面來說,患部膚色紅活觖赤的屬陽,若不熱或微熱的屬陰;從皮膚寒
2017-03-05 43 -
瘡瘍常見的脈象是哪些?
瘡瘍雖然多發生在體表,它與全身臟腑氣血等有著密切的關係。而脈象是臟腑氣血病變所反應的一部分,所以,脈診是外科一種重要的診斷方法。外科病常見的脈象是浮沉遲數大小褙澀等幾種。 脈浮在表,腫瘍脈浮有力,為病在早期,多為風寒,風熱阻於肌表,腫瘍
2017-03-05 15 -
中醫外科病的分類和特點
中醫外科是祖國醫學臨床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冶療規律的一門學科。 在古代外科專書中記載的病,有普通外科疾病,有閃挫、傷筋、骨折等傷科病,有眼科、耳鼻喉科方面的病,還有皮膚科病等。目前編寫的中醫教材,已將傷科、
2017-03-05 22 -
瘡瘍治療的托法和補法
瘡瘍在發展過程中,一般可以分為初起、成膿和潰後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的病理變化不一樣,治法也不相同。成膿期以托法為主,潰後期以補法為主。 托毒法:也叫內托法,就是運用透托和補托的藥物,使瘡瘍之毒邪由深部移向淺部,能夠早口肉腐成膿,並且使擴散
-
油膏和箍圍藥的應用
油膏和箍圍藥都是瘡瘍和皮膚病常用的劑型,分述於後。 油膏:就是將藥物研成極細末加油類調製或和油類煎熬製成,俗稱軟膏。調製油膏可用羊脂、豬脂、香油或豆油,以及黃蠟、白蠟、凡士林等。其優點是柔軟、滑潤、無扳硬粘著不舒的感覺,對身體任何部位都
-
消法什么情況下使用
消法是外科病的內治法中消、托、補三大治法之一。這裡說的消法,是消散腫瘍的方法。其目的是使初起的腫瘍得到消散。消法是瘡瘍初起的治療大法,適用于沒有成膿的腫瘍。在具體運用時,必須針對病因、病情靈活運用。消法的範圍較廣,包括解表、清熱瀉火、涼
-
登豆瘡病證簡述
登豆瘡病,學名角層下膿皰性皮膚病,是一種慢性良性復發性膿皰性皮膚病,中年婦女多見,病理變化為角層下膿皰。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認為與感染病灶、精神創傷、內分泌功能異常等有關,也有認為本病可能系某些其他皮膚病如皰疹樣膿皰病、泛發性膿皰
2017-03-04 15 -
胼胝病證概述
胼胝俗稱“老繭”,是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膚局部扁平角質增生。 病因 其病因為患處長期受壓、摩擦,常發於足蹠,尤其是骨突起部位。本病還與患者的身體素質、足畸形或職業有關。 臨床表現 胼胝是由於皮膚長期受壓迫、摩擦發生的硬而
-
麻風的辨證論治與預防
一、內治法本病由風邪癘毒傳染致病,一般不論輕型、重型,治療均宜祛風化濕,活血殺蟲,選用專方專藥,長期服用。具體用藥如下: 1、萬靈丹、神應消風散、磨風丸第1天服萬靈丹l粒,溫酒送下;第2—4天服神應消風散,每天6g,早晨空腹溫酒送下;第
-
熱毒壅盛型麻風
證候表現:以浸潤性和彌漫性損害為主,伴少數結節,皮損廣泛,頭髮、眉毛、睫毛、眉毛可全部脫光,周圍神經普遍受累,伴感覺及運動障礙,畸形,足底潰瘍。淺表淋巴結、肝、脾、睾丸腫大。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
-
毒鬱經絡型麻風
證候表現:以斑疹為主,伴有淺在性浸潤損害,邊緣不清,眉毛稀疏,周圍神經受累輕,無畸形,淺淋巴結腫大,有明顯內臟損害。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早期以斑疹為主,伴有淺在性浸潤損害,邊緣不清,
-
毒鬱血滯型麻風
證候表現:皮損有斑疹、丘疹、斑塊、結節和彌漫性浸潤等,形態似瘤型,多彌漫不清,呈淡紅或棕褐色。分佈廣泛,不完全對稱。眉毛、頭毛均可脫落,晚期亦可形成“麻風獅面”。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
-
風毒蘊結型麻風
證候表現:皮損多顏色、多形態、變化多,分佈廣泛,不對稱,邊緣有的清楚,有的不清楚。典型者面部呈展翅的蝙蝠狀。神經損害較輕,感覺障礙出現較遲較輕,有輕度麻木。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中間界
-
毒客肌表型麻風
證候表現:此型患者抵抗力較強,病情較輕,主要累及周圍神經,不侵犯內臟和粘膜,傳染性較小,皮損原發於面、四肢、臀等暴露部位,皮損局限,數量少,不對稱,邊界清楚,伴感覺減退或消失,閉汗。皮損有斑、斑塊、丘疹,紅色或淺色,皮損附近常可摸到硬粗
-
氣虛血瘀型麻風
治療方法:何首烏酒、補氣瀉榮湯。 證候表現:患者稍露虛象。 處方:即以補氣瀉榮湯服之,兼用何首烏酒飲之。 出處:《外科心法要訣》·卷七十三(卷)·發無定處(中)(篇) 原文:患者稍露虛象,即以補氣瀉榮湯服之,兼用何首烏酒飲之。
-
風毒浸淫型麻風
證候表現:多為淺色斑或淡紅斑,邊緣清楚或不清楚,局部感覺減退或消失,可演變為結核樣型。有的斑疹小,數目多,分佈廣但對稱,可演變為界線類或瘤型。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未定型損害:多為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