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治療面肌痙攣的偏方
1.陳皮苡米粥:白芷9克,薏苡仁50克,陳皮6克,雲茯苓20克。共加水煮粥,食前加紅糖,供早晚餐。具有活血通絡,健脾化濕。平時經常用手按摩局部等。 2.天麻、防風、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細辛、全蟲、僵蠶、白附子各等份。用法:上藥共壓
-
中醫解釋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多數是當時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複感風寒,並有病毒參與,在此基礎上導致面神經營養血管痙攣收縮,使神經缺血,水腫,受壓而中風;最終導致神經水腫脫髓鞘及軸突變性改變;神經失去應有功能不能支配相應肌肉運動而癱瘓. 按照中醫理論,以單側型
2016-03-11 37 -
西醫治療面肌痙攣
除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等藥對一些輕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樞鎮靜藥、抑制劑和激素等均無顯著療效。過去常用普魯卡因、無水酒精或5%酚甘油等做莖乳孔處注射,以造成一時性神經纖維壞死變性,減少異常興奮的傳導,一次注射量為0.3~0.5ml,以達
-
西醫治療面肌痙攣的常規方法
1.藥物治療: 除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等藥對一些輕型患者可能有效外,一般中樞鎮靜藥、抑制劑和激素等均無顯著療效。 2.注射肉毒毒素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面肌痙攣,一般打一針最長能控制一年,長時間注射會產生抗藥性,而且因A型肉毒毒素可麻
-
面肌痙攣有哪些典型症狀
原發性面肌痙攣多數在中年以後發病,女性較多。病程初期多為一側眼輪匝肌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漸緩慢擴展至一側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為人注意,嚴重者甚至可累及同側的頸闊肌,但額肌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快速、不規
-
肉毒毒素注射治療面肌痙攣的步驟
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有多種,包括針灸、口服西藥、貼敷治療和手術等等,其中肉毒毒素注射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 準備工作 在進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療前,首先要做好準備工作,進行藥敏試驗,瞭解自己是否對肉毒毒素過敏。向醫生交代自己的面肌痙攣病情,
-
面肌痙攣的射頻療法
部分面肌痙攣的發生與面部相應血管或神經受腫瘤壓迫有關係,射頻療法可以幫助患者解除腫瘤對這些血管或神經的壓迫,從而治癒面肌痙攣。 射頻療法是應用無線電波作用於人體產生高溫以治療疾病的方法。高頻、超高頻及特高頻電磁波都屬於射頻範圍,但目前
-
面肌痙攣的磁療法
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包括針灸、口服西藥、貼敷治療和手術等等,其中磁療法操作方便、副作用小、經濟實惠、安全性高。 磁療是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通過磁場影響人體電流分佈、荷電微粒的運動、膜系統的通透性和生物高分
-
中醫治療面肌痙攣少不了局部針刺法
面肌痙攣屬中醫學筋惕肉的範疇。中醫認為本病屬本虛標實之症,肝、脾、腎等本虛,而風、痰、瘀等標實。機體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腠理不固,風寒之邪乘虛侵入陽明之經,致面部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筋肉失於濡養,發為本病。治療多用局部針刺法,可分為
2012-12-27 18 -
面肌痙攣的中醫辨證施治法
中醫認為面肌痙攣多因風邪侵襲,或陽亢血虧,引動肝風而致,病在面部經絡及肝,以實證居多。辨證施治方法如下: 1、風寒阻絡 證見:面肌抽搐,伴惡寒發熱,舌淡紅苔薄白。 治法:疏風通絡,活血止痙。 方藥:大秦艽湯合牽正散。基本組成:秦
-
針灸治療面肌痙攣
面肌痙攣屬中醫“筋惕肉”、“內風”、“顏面抽搐”等範疇,多因邪氣久留筋脈,阻滯氣血運行致氣血瘀阻,脈絡不通,或素體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筋脈肌肉失於濡養;或肝腎陰虛,陽亢風動等內外因素而發病。中醫古籍《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針灸資
2013-01-04 12 -
面肌痙攣的手術治療方法
近年來,國內外的大量報導指出,面肌痙攣可能與面神經進入腦幹處被微血管袢壓迫有關,行減壓術有望治癒,可用於面肌痙攣治療的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面神經幹壓榨和分支切斷術 該術式可在局麻下進行,于莖乳孔下切口,找出面神經主幹,然後用血
-
有關面肌痙攣治療的2個認識誤區
目前人們關於面肌痙攣的認識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在治療方面存在的認識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誤區一:只有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患者才需要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社會公眾普遍認為手術治療的風險高於藥物治療的風險,只有病情嚴重到非手術不
-
治療面肌痙攣的3個中醫驗方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多因情緒激動、感受風寒而誘發。中醫治療該病早期以祛風活血為主,對病程較長的患者則重視滋養肝腎、平肝息風解痙。在不斷地認識和治療中,逐漸積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驗方,供患者參考使用。 驗方一:川穹、防風、赤芍、全蠍、紅
-
供面肌痙攣患者選用的食療方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以半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為主要表現,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加重。目前對本病病因尚未明瞭,因此臨床也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效果很難令患者滿意。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的同時,不妨多嘗試一些有輔助治療作用又美味的食
-
中醫治療面肌痙攣的經驗方
中醫認為,面肌痙攣多因肝風內動,或血虛生風,上犯清空,擾亂面部經脈,氣血流行失常而發病。治療以平肝熄風,豁痰鎮靜,滋腎養血,解熱除濕為主。下述3個經驗方,供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 1、解痙湯 基本組成:黨參、黃芪、雞血藤、酸棗仁、
-
治面肌痙攣的熄風鎮靜驗方
中醫認為面肌痙攣多系肝風內動或血虛生風所致,其臨床特點恰與面癱相反,治癱需振奮其氣機,而治痙攣則應以熄風鎮靜為主。下述諸驗方,可供參考選用。 1、芍草苡夏湯 基本組成為白芍、薏苡仁、生半夏、炙甘草;具有熄風化痰止痙的功效;每日1劑,
-
含當歸的治療面肌痙攣的驗方
中醫認為,面肌痙攣多因肝風內動,血虛生風,氣血流行失常所致,治療多從平肝熄風,滋腎養血,豁痰止痙,解熱除濕等方面考慮,在不斷地認識和臨床工作總結中,形成以下驗方。 1、平肝活血湯 組成:當歸、川芎、黃芪、全蠍、僵蠶、制南星、天麻、鉤
-
隨證加減使用的治面肌痙攣藥方
中醫治療面肌痙攣講究同病異治,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藥方,同一藥方在給不同的患者使用時,還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隨證加減。 1、加減胃風湯 基本組成:黨參、白術、茯苓、當歸、地龍、川芎、全蠍、白芍、肉桂、蜈蚣。 隨證加減:氣虛甚者加黃芪;
-
3種針刺法治療面肌痙攣
中醫治療面肌痙攣常用針刺法,針刺法多具有通絡解痙,散寒舒筋,調和氣血,平肝熄風,滋養腎陰的功效,臨床常用的手法有以下三種。 1、多針淺刺法 頭部神庭、上星、前頂等穴位,每次選1~2穴用28~30號毫針行平刺,留針期間每隔20分鐘行針
2013-01-24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