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轉換”是太極拳中的核心思想, 它貫穿於太極拳各項技法學習的始終, 我們非常有必要加深對它的學習和理解。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虛實轉換在楊式太極拳中的應用, 希望對楊式太極拳的愛好者有所幫助。
關於太極拳“虛實”二字的理解, 很多前輩都曾提及過。
王宗嶽說“練拳不諳虛實理, 枉費功夫終無成。 ”董英傑曰:“全部太極拳之精華奧妙, 盡在虛實二字運用。 ”虛實轉換是太極拳的首要機理和第一要義, 是太極拳保持中正穩定平衡的關鍵所在。
一、行拳走架首先要虛領頂頸, 頂頭懸空
頭為至高清虛之地、一身之主, 神凝在兩目, 神聚以眉心印堂上領至頭頂百會穴, 神不可過於專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意要下沉腹部內視丹田, 意不可過重, 似有似無, 凝神定意。
實現楊式太極拳的虛實轉換, 需要我們運用好自己的意念。
以神意統領全身, 將頭頂、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命門保持重心自然垂直一線貫穿, 上虛下實、沖天接地, 使全身上下、左右、前後、內外氣脈相連貫通, 形成對拔對拉, 伸縮彈性張力, 行運收放自如, 彰顯神韻虛靜邁氣勢。
二、虛無靜空乃太極功夫的至高境界
在楊式太極拳學習中, 顱腔、胸腔、腹腔、腋下、襠部、手心、腳心均要虛空若穀。 所有骨關節都要鬆散通透。
尤其是胸、腹部的五臟六腑要虛空懸浮, 仿佛蕩然無存,
所以說, 楊式太極拳是注重全身各部位的放鬆, 使之達到協調。
三、太極處處有虛實, 虛實無處不轉換
太極拳虛中有實、實中含虛有形為實、無形為虛, 外形為實、內隱為虛, 虛可藏實、實可掩虛, 開口乎為實、合吸為虛, 虛靈實沉, 虛蓄實發。 當虛則虛、當實則實,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虛極生實、實極生虛, 忽隱忽現、互變互換。
虛偽詐誘, 變化莫測。 相反相承、物極必反。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杏, 虛非全身無力, 實非全然站煞。 實不可僵、虛不可軟。 窶中存柔、虛中寓剛。 交迭相推, 貫通互變。
如雲手走勢, 兩腿、兩足、雙臂、雙手均要分虛實輕重, 像壓蹺蹺板一樣, 虛實轉換、同步變化, 上下左右, 此起彼伏, 浮沉杳冥、機樞互變。 如鐘擺蕩動, 靠腳底重力逆向反彈慣性行進。
太極虛實轉換, 流變無定, 渾身應持空靈狀態, 恰似練雜技柔術、踩鋼絲, 虛實變幻、惟妙惟肖、了無痕跡, 高度警覺, 如臨深淵, 須凝神定意屏息, 不可有絲毫的疏忽懈怠, 隨機轉換調整身體, 穩住重心, 保持高度的動態協調平衡。
四、虛實轉換互運, 重心緩慢移動
行拳走架應自虛而起、由實以落。 運行靠實腿支撐虛腿輔助, 穩跟守中緩慢移動。 如摟膝拗步和倒卷猴兩勢, 在實腿支撐踏穩、虛腿運動前伸或後邁時, 要以心行氣、意念引導、以氣運身、以身帶步。 以丹田運轉形體,
運行軌跡是虛腿運動要慢提緩行輕落。 先是足跟或足尖輕著地、點起點落、緩起緩落、步如貓行。 重心緩惺平穩移動每個點, 均衡勻速、節節貫穿, 轉換要以實濟虛, 不可以虛奪實。
逐漸過渡為實腿踏穩後, 再起另虛腿邁步, 似飛機滑翔緩慢啟動升空, 又要“軟著陸”降落那樣平穩著地。 虛實轉換靠命門、完成在腰際。 腳不可起蠻力強抬猛蹬, 運行忽快忽慢, 超前倒夯落地。
五、虛實轉換、避實就虛是太極推手的重要機理
太極推手的基本要則是沾連粘隨、不丟不頂、舍己從人、引進落空、守中得勢、氣催勁發、後發先罕。 太極推手取勝的關鍵和前提是知己知彼, 懂勁和神明。
因此, 競技訓練中, 通過搭手接點, 皮膚感應、靈動把脈,
實戰中可遇實化虛、避實擊虛、乘虛而入、順手推舟攻擊彼重心垂線使其失中失勢。 亦可遇虛不擊擊實處, 要知實處便是虛。 伺機引發張彈、崩射、驚炸等不同勁力攻擊對方, 此即為虛實同源之理。 還可虛含引進落空, 引化吞噬泄掉對方來力, 借力化中兼打、後發先至, 以撥抖、擰轉、鑽翻、驚炸、升騰等勁法, 隨風就勢, 應感而發, 迅疾反擊對手。 使其防不勝防、措手不及。
虛實轉換、剛柔並濟、虛茫飄渺、靈動敏銳、奧妙玄機、變化無窮, 可演繹出無限妙趣橫生的競擊招法技藝,給人以神奇般的視覺觀賞效果和藝術享受。
可演繹出無限妙趣橫生的競擊招法技藝,給人以神奇般的視覺觀賞效果和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