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癲癇患兒來說, 不宜經常洗澡, 因為洗澡時產生的大量水蒸氣會使患兒身體含氧量下降, 汗液排出較多, 電解質平衡紊亂會引起機體功能紊亂, 繼而誘發癲癇。 癲癇患兒在洗澡時應注意水溫、持續時間、洗澡方式, 並注意選擇合適的洗澡時間。
家長在幫助癲癇患兒洗澡時, 洗澡水的水溫應與體溫接近, 即35℃~37℃。 若水溫過高會使皮膚毛細管血管擴張, 心腦血流量減少, 繼而發生缺氧, 有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若洗澡水溫過低, 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 冷水刺激後會使患兒血管收縮, 毛孔關閉, 會使人感覺到四肢無力、酸痛,
洗澡的時間應選擇合適的時間,
飽餐後或饑餓時不應洗澡。
飽餐後由於洗澡時皮膚毛細血管擴張,
較多血液流向體表,
胃腸道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
會影響消化吸收,
引起低血糖,
甚至出現虛脫、暈倒,
甚至誘發癲癇。
而饑餓時洗澡同樣會引起低血糖,
誘發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