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若為自由故,快樂也可拋?

自由是個好東西, 為了它, 人們前赴後繼、你追我趕地拋棄掉生命和愛情, 可我們為什麼要自由?因為它讓我們更快樂嗎?如果你這麼想, 那可要三思而後行了, 不然不光賠了生命和愛情, 又折上了幸福和快樂, 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別以為你是個例外, 不信你來選擇一下。 假如你參加了果殼網招募“科學逃兵”的活動, 成功推薦了一枚科學青年, 這時你就有機會獲得果殼網送出的大獎。 獎品有兩個, 價值相當。 Ipod touch和機器人。 前者是你一直計畫要買的, 後者看起來更拉風。 現在, 不是讓你立刻就做出決定, 挑一個禮物,

而是在挑選禮物之前, 你希望看到怎樣的規定?是“五天之內可隨意更換”?還是, 一錘定音“不得更換”?

在類似的場景中66%的人都希望可以得到更換的機會, 以免自己改主意。 這就是說, 大多數人會選擇這種看上去自由, 但實際上不快樂的方式。

沒錯。 “可改變”確實比“不可改變”更不快樂。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Dan Gilbert和同事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和一門攝影選修課的老師串通好, 在期末給同學們留一個作業:在學校裡拍攝他們最喜歡的景物和人物。 從這些裡面挑出6張最滿意的上交。 課堂上, 又把每個人的六張小樣發回去了, 再讓大家從這六張中精選出兩張最喜歡的練習沖洗技術。 經過一輪輪篩選, 每個學生都挑出了自己最滿意的兩張。

六個小時的沖洗課結束後, 大家長噓一口氣, 終於大功告成, 得到了兩張最滿意的照片。 可惜的是, 這時他們卻被告知, 只能從兩張中選一張帶走, 另一張留下來當作業上交。 這太殘忍了, 辛辛苦苦又是挑又是洗的。 該交那一張呢?

Gilbert設計了個小花招。 他隨機將學生分成了兩組, 告訴一組學生:四天之內隨時都可以更換。 如果改主意了, 只要一個電話, 上門更換, 方便快捷。 第四天就要交到“上面”去了。 告訴另一組學生, 慎重選擇, 沒有後悔藥了, 因為當天晚上就要送到英國去了。

過了一段時間, Gilbert派人去上門探望這些學生, 問問他們對照片還滿意嗎。

不能更換的同學都特別高興, 毫不猶豫地說:

滿意滿意!

這張就是最好的,

不管挑多少輪, 我都最喜歡這張了。

現在越看越喜歡。

其他的送走就送走吧, 這張留下就行。

……

能更換的同學長歎一口氣, 問到:

你說我當時是不是應該換一張?

如果我當時換了一張該多好?

他們那四天沒幹別的, 沒事兒淨掰著花瓣琢磨:換?還是不換?換?還是不換?……換!算了吧……不換?不行……結果, 不知不覺就四天過去了, 也沒拿定主意。 現在直後悔。

更大的選擇空間反而讓人猶豫不決, 不能死心塌地地喜歡上一個東西。 可是誰又能意識到這一點呢?新學期又到了, 又新來了一茬無知的大學生。 Gilbert這回在攝影課的開學之初就先調查了一下同學們的意向:期末作品是兩張照片, 一張帶走, 一張留下。 有兩種方案。 你願意選擇哪種?

66%的同學都選擇了可以反悔但並不快樂的方案。 那麼, 如果他們知道這樣的選擇會讓他們不快樂, 他們還會這麼做嗎?

商場裡的衣服隨便挑, 但最喜歡的還是剛剛買回家試穿的那一刻。 沒有固定物件的時候, 覺得別人這也不如A, 那也不如B, 要是約會放個屁, 從此關係就沒戲。 但如果一旦結了婚, 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放屁打呼吧唧嘴就全不成問題了, “ta人挺好的”。

現在, 你要自由, 還是快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