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們真的對特權厭惡嗎?

聯想起上個月發生的兩個政府工作人員的豔照門事件, 在輿論壓力下相關人員已被撤職。 百姓監管力度加強了是好事, 可是保持理性也至關重要。 別讓正常的監督政府工作成為了群眾對特權的不滿情緒的發洩。

官民的矛盾源於日積月累的各項不公平待遇, 也體現在日常大小事的差別對待。 每個人都希望生活得順利, 辦事便利, 出入方便, 賺錢不嫌多。 然而這些願望往往很少在百姓身上得到實現, 於是便把目光緊緊鎖在享受這一切的政府人員。 而這些目光是出於為了讓政府工作做好本分,

還是眼紅嫉妒自己得不到的, 恐怕兩者皆有。

可是在網路上只要動動指頭就能肆意發洩情緒的情況下, 對事情的思考分辨能力下降, 思維碎片化, 還沒分析清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 已經貿然將對特權的不滿統統分散發洩在每一個個案。 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正義, 可是這些不滿僅僅只是嘴上說說。 不滿的人有那麼多, 然而真的下定決心以自己的力量做力所能及的改變的人卻少之又少。 這讓抗議的聲音看起來就像群體一場又一場充斥著輿論暴力的狂歡。

很多人義正言辭譴責特權的缺點和危害, 其實不是不喜歡特權, 而是不喜歡自己沒有特權。 當一樣東西求而不得時, 心理會進行暗示性安慰——那東西不好,

得不到也罷。 所謂酸葡萄的心理。 隨著暗示的加強, 對特權的排斥和厭惡會逐漸加深, 但這恰恰是很在意、充滿渴望的表現。 因此特權階層一犯錯立刻成為群眾攻擊、發洩的藉口, 仿佛更加印證了特權是邪惡的。 不過一旦得到了, 之前自我安慰的暗示就不再被需要了, 曾經深深的厭惡隨即被拋在腦後。 得不到前有多討厭, 得到後就有多喜歡。

包裹著嫉妒心的正義不是監督特權的正確方式。 群眾的每一次不滿、聲討應該是讓政府工作有實質的進步, 而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純粹發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