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精選:宋美齡百歲養生八大秘招
中醫學將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動統稱為情志, 它是人在接觸和認識客觀事物時, 人體本能的綜合反應。 情志包括喜、怒、憂、思、悲、驚、恐七種情緒, 統稱“七情”。 每個人都會對各種事物表達出自己不同的情感, 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 正如《黃帝內經》裡說:“有喜有怒, 有憂有喪, 有澤有燥, 此象之常也。 ”
七情的條達與臟腑功能的正常有著密切關聯, 中醫認為每一個臟腑都對應於一種情志——“心主喜, 肺主憂, 脾主思, 肝主怒, 腎主恐”。 任何事物都有雙重性, 一旦情緒過激, 比如突然、強烈、持久的情志刺激,
“七情”不宜強烈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 是人的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反應。 ”市立醫院中醫專家路俊臣說, 七情與人體臟腑功能活動有密切的關係。 七情分屬於五臟, 以喜、怒、思、悲、恐為代表, 就稱為五志。
路俊臣說:“七情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不同反應, 在正常的活動範圍內, 一般不會使人致病。 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超過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
“因此, 作為病因, 七情是指過於強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變化, 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的情志活動。 因七情而病稱為因鬱致病。 ”路俊臣說。
由於某些慢性疾病, 體內臟腑功能長期失調, 引起人的精神情志異常, 稱為因病致鬱。
七情還與機體本身的耐受、調節能力有關。 七情直接影響有關臟腑而發病。 七情不僅可以引起多種疾病的發生, 而且對疾病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它可促進病情的好轉與惡化。 由於七情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故又稱“內傷七情”。
${FDPageBreak}
養生精選:知道難做到47條簡單長壽秘訣
路俊臣說, 七情致病的特點是:
1.與精神刺激有關:七情屬於精神性致病因素, 其發病必與明顯的精神刺激有關。 在整個病程中, 情緒的改變可使病情發生明顯的變化。 如癲病多由情志所傷, 憂鬱傷肝, 肝氣鬱結, 損傷於脾, 脾失健運, 痰濁內生, 痰氣上逆, 迷蒙心神, 不能自主而成。 狂病多由惱怒悲憤, 傷及肝膽, 不得宣洩, 鬱而化火, 煎熬津液, 結為痰火, 痰火上擾, 蒙蔽心竅, 神志逆亂而發。 可見精神因素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2.直接傷及臟腑:七情過激可影響臟腑之活動而產生病理變化。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 產生不同的病理變化。 如喜傷心, 心傷則心跳神蕩, 精神渙散, 思想不能集中, 甚則精神失常等。 七情過激雖可傷及五臟, 但與心肝的關係尤為密切。
路俊臣指出, 喜、怒、憂、思、恐等情志活動失調, 能夠引起臟腑氣機紊亂, 鬱而化火, 出現煩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 以及吐血、衄血等屬於火的表現, 稱之為“五志化火”。 情志失調又可導致“六鬱”為病, 即氣鬱而濕滯, 濕滯而成熱, 熱鬱而生痰, 痰滯而血不行, 血滯而食不化。 換言之, 由氣鬱可致血郁、痰郁、濕郁、食鬱為病。
因此, 夏季尤其要保持自己七情的正常, 保護好臟腑。
${FDPage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