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十大要論

第一章 理

夫物, 散必有統, 分必有合, 天地間四面八方, 紛紛者各有所屬, 千頭萬緒, 攘攘者自有其源。 蓋一本可散為萬殊, 而萬殊鹹歸於一本, 拳術之學, 亦

不外 此公例。 夫太極拳者, 千變萬化, 無往非勁, 勢雖不侔, 而勁歸於一, 夫所謂 一者, 自頂至足, 內有髒俯筋骨, 外有肌膚皮肉, 四肢百骸相聯而為一者也。 破之而不開, 撞之而不散, 上欲動而下自隨之, 下欲動而上自領之, 上下動而 中部應之, 中部動而上下和之, 內外相連, 前後相需, 所謂一以貫之者, 其斯 之謂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 襲焉而為之也。 當時而動, 如龍如虎,

出乎而爾, 急加電閃。 當時而靜, 寂然湛然, 居其所而穩如山嶽。 且靜無不靜, 表裡上下 全無參差牽掛之意, 動無不動, 前後左右均無遊疑抽扯之形, 洵乎若水之就下, 沛然莫能禦之也。 若火機之內攻, 發之而不及掩耳。 不暇思索, 不煩擬議, 誠 不期然而己然。 蓋勁以積日而有益, 工以久練而後成, 觀聖門一貫之學, 必俟 多聞強識, 格物致知, 力能有功, 是知事無難易, 功惟自進, 不可躐等, 不可 急就, 按步就序, 循次漸進, 夫而後百骸筋節, 自相貫通, 上下表裡, 不難聯 絡, 庶乎散者統之, 分者合之, 四肢百骸總歸於一氣矣。

第二章 氣

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 亦未常有直而無曲者矣;蓋物有對待, 勢有回還, 古今不易之理也。 常有世之論捶者,
而兼論氣者矣。 夫主於一, 何分為二?所 謂二者, 即呼吸也, 呼吸即陰陽也。 捶不能無動靜, 氣不能無呼吸。 呼則為陽, 吸則為陰, 上升為陽, 下降為陰, 陽氣上升而為陽, 陽氣下行而為陰, 陰氣上 升即為陽, 陰氣下行仍為陰, 此陰陽之所以分也。 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為清, 降而下者為濁, 清者為陽, 濁者為陰, 然分而言之為陰陽, 渾而言之統為氣。 氣不能無陰陽, 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 鼻不能無呼吸, 口不能無出入, 而所以 為對待迥還之理也。 然則氣分為二, 而貫於一, 有志於是途者, 甚勿以是為拘 拘焉耳。

第三章 三節

夫氣本諸身, 而身節部甚繁, 若逐節論之, 則有遠乎拳術之宗旨, 惟分為三節 而論, 可謂得其截法:三節上、中、下, 或根、中、梢也。 以一身言之;頭為 上節,

胸為中節, 腿為下節。 以頭面言之, 額為上節, 鼻為中節, 口為下節以 中身言之, 胸為上節, 腹為中節, 丹田為下節。 以腿言之, 膀為恨節, 膝為中 節, 足為梢節。 以臂言之, 膊為恨節, 肘為中節, 手為梢節。 以手言之, 腕為 根節, 掌為中節, 指為梢節。 觀於此, 而足不必論矣。 然則自頂至足, 莫不各 有三節也, 要之, 既莫非三節之所, 即莫非著意之處, 蓋上節不明, 無依無宗, 中節不明, 滿腔是空, 下節不明, 顛覆必生。 由此觀之, 身三節部, 豈可忽也? 至於氣之發動, 要從梢節起, 中節隨, 根節催之而已。 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 言之, 則上自頭頂, 下至足底, 四肢百骸, 總為一節, 夫何為三節之有哉!又 何三節中之各有三節雲乎哉!

第四章 四梢

於論身之外,
而進論四梢。 夫四梢者, 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 言氣者 亦所罕聞, 然捶以由內而發外, 氣本諸身而發梢, 氣之為用, 不本諸身, 則虛 而不實;不行於梢, 則實而仍虛?;梢亦可弗講乎!若手指足特論身之梢耳! 而未及梢之梢也。 四梢惟何?發其一也, 夫發之所系, 不列於五行, 無關於四 體, 是無足論矣, 然發為血之梢, 血為氣之海, 縱不本諸發而論氣, 要不可雖 乎血以生氣;不雖乎血, 即不得不兼乎發, 發??騫塚??易鬩印R?舌為肉 之梢, 而肉為氣之仁, 氣不能行諸肉之梢, 即氣無以充其氣之量, 故必舌欲催 齒, 而肉梢足矣。 至於骨梢者, 齒也, 筋梢者, 指甲也, 氣生於骨而聯於筋, 不及乎齒, 即不及乎骨之梢, 不及乎指甲, 即不及乎筋之梢, 而欲足爾者,
要 非齒欲斯筋, 甲欲透骨不能也。 果能如此, 則四梢足矣。 四梢足, 而氣自足矣, 豈複有虛而不宜, 實而仍虛之弊乎!

第五章 五臟

夫捶以言勢, 勢以言氣, 人得五臟以成形, 即由五臟而生氣, 五臟實為性命之 源, 生氣之本, 而名為心, 肝, 脾, 腎也。 心屬火, 而有炎上之象。 肝屬木, 而有曲直之形。 脾屬土, 而有敦厚之勢, 肺屬金, 而有從革之能。 腎屬水, 而 有潤下之功。 此及五臟之義而猶准之於氣, 皆有所配合焉。 凡世之講拳術者, 要不能離乎斯也。 其在於內胸廊為肺經之位, 而肺為五臟之華;蓋故肺經動, 而諸髒不能不動也。 兩乳之中為心, 而肺抱護之。 肺之下膈之上, 心經之位也 。 心為君, 心火動, 而相火無不奉命焉;而兩乳之下, 右為肝, 左為脾, 背之 十四骨節為腎, 至於腰為兩背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又為諸髒之根源;故 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臟之部位也。然五臟之 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 身之所系,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 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 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為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第六章 三合

五臟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 台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

與右足相合,左 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 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 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臟 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進

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 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 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 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矣;此 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為六進,此六進者,孰非 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 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 身法

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 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 而身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 直前。當退則退,速其氣而回轉扶勢。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 左右惡敢當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為之也。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 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 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 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為後。側 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為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 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 可置而不論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 應戰,對戰,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 以為手之轉移者,又在於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動之機,抑揚伸縮,非 步何以示變化之妙。即謂觀察在眼,變化在心,而轉變抹角,千變萬化,不至 窮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強可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 覺,身欲動而步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 驅而若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之,其斯之謂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 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而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 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 有定位矣。總之:捶以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 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第十章 剛柔

夫拳術之為用,氣與勢而已矣。然而氣有強弱,勢分剛柔,氣強者取乎勢之剛, 氣弱者取乎勢之柔,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尚 力尚巧,剛柔之所以分也。然剛柔既分,而發用亦自有別,四肢發動,氣行諳 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 無柔則還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剛柔相濟,則粘,游,連, 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 武豈可忽耶。 “強度適宜、方法得當、安排合理”的運動有益健康,已被當今越來越多的練功者所認可、接受。然而,有些人同樣運動適時定量,方式得法,但始終未練功之益,反而被一些疾病纏身。

練功運動後人們應注意到以下六個方面:

一忌蹲坐休息:

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迴圈,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產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後應調整呼吸節奏,步行甩臂,並做一些放鬆、調整活動,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臟,以利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

二忌貪吃冷飲:

運動往往使人大汗淋漓,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功能低下。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並誘發腸胃道疾病。

三忌立即吃飯:

運動時,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 0 —3 0 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四忌驟降體溫:

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後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沖頭,均會使皮膚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症。

五忌吸煙:

運動後吸煙,吸入肺內的空氣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面除減少含氧量,不利還清“氧債”,難以消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當人體吸入這樣帶霧空氣,將影響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在運動後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暈乏力等。

六忌“省略”放鬆整理活動:

實踐表明,放鬆性的整理活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鬆徒手操、步行、放鬆按摩、呼吸節律放鬆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並可避免運動健身後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

研究發現,打太極拳不僅可增強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壓、糖尿病人練3至6個月後,甚至可減少用藥量,專家鼓勵中老年人,沒事不妨多練拳。這是專家推薦給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運動。

這項由臺灣大學醫院複健部所做的太極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參與,分為太極拳組和不運動的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練習太極拳平均達五年以上,結果測量兩組心肺耐力發現,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最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最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台大複健部主任賴金鑫指出,由於心肺耐力(最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漸長而下降,經過持續追蹤這些中老年人兩年後,再度測量發現,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

而太極拳的好處還不只在維持心肺耐力,太極拳對增加身體柔軟度及降低體脂率也有幫助。

由於許多中老年人都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賴金鑫發現,部分高血壓患者練習太極拳三至六個月後,血壓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練習打拳後,輕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飲食及運動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藥,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藥量也可減少20%,這顯示太極拳運動也有降血壓、血糖效果。

年逾六旬的方先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一直覺得悶得慌,便在朋友們的推薦下,加入了太極拳發燒友小圈子。剛接觸太極拳時,方先生就被它剛柔相濟、婉轉靈活、行雲流水、連綿不絕的運動特點迷住了,於是他每天從早到晚刻苦練習。為增加腿腳力量,儘早達到“足下生根”的境界,他還特意苦練“樁功”。可沒想到,一個月後,他的腳下非但沒有穩如泰山,膝蓋卻疼得鑽心,嚴重時竟然打起了“軟膝”。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因為長時間的站樁導致他的膝關節患上了骨關節炎,這讓方先生懊悔不已。

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人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部疾病、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確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需講究度。鍛煉身體要循序漸進,即便太極拳這一運動很適合老年人,初學者也要掌握進度。過度使用膝關節就像無休止地讓軸承轉動,最終只能導致關節磨損而“報廢”。

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老年人在鍛煉時喜歡負重蹦、跳、上下坡或樓梯,這樣會增加髕骨的壓力。在爬樓梯時,髕骨承受的負荷是走平地的7倍,如果再負重的話,後果可想而知。患有膝關節炎的人,不適合跑步和登山,而最適宜的運動是游泳和散步。後者能增強機體的耐力,增強日常活動能力,消除抑鬱和焦慮,減輕對膝關節的“載荷”。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患者應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有頸椎、腰椎骨關節炎的人,應經常進行頸、腰旋轉和屈伸動作;手骨關節炎者,適宜經常進行抓、握等活動。

在影響女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列居第四位;而在影響男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則排序第八。目前,全球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罹患骨關節炎。在亞洲,每6人中就有1人被骨關節炎折磨。老年人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鍛煉或盲目鍛煉所致的關節組織病變。

筆者瞭解的太極松腰法至少有7種。本文主要介紹3種。

■第一種松腰法: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稱面壁蹲牆法)是太極拳松透形體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全身性的均勻運動,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的便捷之法。

基本動作:面壁而立,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全身放鬆,會陰上提,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後突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徹底蹲下後再緩緩上起。如此反復多次。下蹲時,可先想一下腳底湧泉穴,同時注意全身放鬆,腰向後突,使脊柱逐節放鬆下落;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或先想一下藍天,然後再將脊柱逐節抻起、拉直。(圖1)

特別說明: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身體的姿勢和兩腳的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可以兩腳尖離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扶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脊柱、腰部鬆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兩腳併攏,腳尖抵牆,完成上下蹲起動作,每次下蹲以30個為一組,每天至少要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

■第二種松腰法:直腿坐■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開命門之竅,進而幫助我們儘快松腰。

基本姿勢:坐在硬板床上(鋪一層褥子或蓋一層薄被),兩眼微閉,兩腿伸直,兩腳併攏,腳尖內翹(兩腳豎起來),身體要直著,軀幹和大腿之間的角度應小於90°。腰要向後放鬆,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著向後去,下頷回收,玉枕微上提,這樣頭就比較正了。這些就是對外在形態上的要求。(圖2)

特別說明:直腿坐的過程中,始終都要注意一個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處)即骶椎和尾椎交界處,那裡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在身體彎曲的時候,一吸氣,腰要向後放鬆後凸,一呼氣放鬆之後,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頭、髂骨向外張,骶骨往後凸。還要注意胯關節,即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用力,然後放鬆,體會哪塊肌肉在動。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再配合著會陰一縮一放,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經常這樣做,一方面了加強會陰收縮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

■第三種松腰法:行走松腰■

行走人人都會,但是,通過行走松腰,則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進我們的生命活力,實現身心健康。

基本姿勢:保持上身與地面垂直的姿勢,不要前俯後仰,將體重慢慢放鬆地移到後腿,在體重移動的同時,前腿隨著漸漸地放鬆並被動地提起腳跟,使腳尖點地,直到將體重完全移至後腿,前腳完全放鬆,腰部骶椎呈後凸的彎狀。隨之,體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與地面呈垂直狀的姿勢,在將體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體重前移的同時,後腿逐漸地隨之放鬆並拖得腳跟提起,使得腳尖點地。直至將體重完全移至前腿,後腳完全放鬆,腰部呈豎直狀。在行走的過程中,最好能不間斷向前走。

特別說明:走的過程,要放鬆身心,可數著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則效果更佳。轉圈走,不僅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走的時候,要像古人說的:“行如盲無杖,自然依本份,舉步低且穩,踏實方可進。”初習者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走30分鐘~1小時左右,逐漸增加,如為了治病,則最好能達到一次連續走轉1小時30分鐘以上。如身體不適,可適當休息一下再走。

據路透社報導,波士頓塔夫茨醫學中心研究小組25日在美國風濕病學院會議上公佈了一研究結果。研究報告說:“太極運動神形合一,有助於膝蓋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對一組60歲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12周跟蹤調查,讓其中一部分患者每週打兩次太極拳,每次半小時;另一部分患者進行等量常規拉伸練習。

這些患者關節炎病史均超過10年。 結果發現,堅持打太極拳的患者關節疼痛明顯緩解,身體機能獲得改善。 報導說,該研究小組之的研究已發現,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至於腰為兩背之本位,而為先天之第一,又為諸髒之根源;故 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臟之部位也。然五臟之 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 身之所系,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 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 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為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第六章 三合

五臟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 台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

與右足相合,左 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 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 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臟 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進

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為六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 骸莫不體此為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為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 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 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為矣;此 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為六進,此六進者,孰非 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 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 身法

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 已。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高,則揚其身, 而身有增長之意。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 直前。當退則退,速其氣而回轉扶勢。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側顧左右, 左右惡敢當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為之也。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 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 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 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為後。側 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為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 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 可置而不論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 應戰,對戰,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 以為手之轉移者,又在於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動之機,抑揚伸縮,非 步何以示變化之妙。即謂觀察在眼,變化在心,而轉變抹角,千變萬化,不至 窮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強可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 覺,身欲動而步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 驅而若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之,其斯之謂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 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而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 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 有定位矣。總之:捶以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 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第十章 剛柔

夫拳術之為用,氣與勢而已矣。然而氣有強弱,勢分剛柔,氣強者取乎勢之剛, 氣弱者取乎勢之柔,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尚 力尚巧,剛柔之所以分也。然剛柔既分,而發用亦自有別,四肢發動,氣行諳 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 無柔則還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剛柔相濟,則粘,游,連, 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 武豈可忽耶。 “強度適宜、方法得當、安排合理”的運動有益健康,已被當今越來越多的練功者所認可、接受。然而,有些人同樣運動適時定量,方式得法,但始終未練功之益,反而被一些疾病纏身。

練功運動後人們應注意到以下六個方面:

一忌蹲坐休息:

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迴圈,加深肌體疲勞。嚴重時產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運動結束後應調整呼吸節奏,步行甩臂,並做一些放鬆、調整活動,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臟,以利還清“氧債”,加快恢復體能、消除疲勞。

二忌貪吃冷飲:

運動往往使人大汗淋漓,隨著大量水分的消耗,運動後總會有口乾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覺,然而此時人體消化系統仍處在抑制狀態,功能低下。若圖一時涼快和解渴而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並誘發腸胃道疾病。

三忌立即吃飯:

運動時,特別是激烈運動時,運動神經中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在它的影響下,管理內臟器官活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則加強了對消化系統活動的抑制。同時,在運動時,全身血液亦進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較集中地供應了運動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內各器官的供應相對減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大大減少。它需在運動結束2 0 —3 0 分鐘後才能恢復。如果急忙吃飯,就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引起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多種疾病。

四忌驟降體溫:

運動時肌體表面血管擴張,體溫升高,毛孔舒張,排汗增多。倘若運動後立即走進冷氣空調房間或在風口納涼小憩,或圖涼快用冷水沖頭,均會使皮膚緊縮閉汗而引起體溫調節等生理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瀉、哮喘等病症。

五忌吸煙:

運動後吸煙,吸入肺內的空氣混入大量的煙霧,一方面除減少含氧量,不利還清“氧債”,難以消除肌體疲勞;另一方面當人體吸入這樣帶霧空氣,將影響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導致人體在運動後因供氧不足而出現胸悶、氣喘、呼吸困難、頭暈乏力等。

六忌“省略”放鬆整理活動:

實踐表明,放鬆性的整理活動不僅可使運動者的大腦皮層興奮性及較快的心跳、呼吸頻率,通過適宜的放鬆徒手操、步行、放鬆按摩、呼吸節律放鬆操等恢復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而且,還有助於恢復肌肉的疲勞感,減輕酸脹不適,並可避免運動健身後頭暈、乏力、噁心、嘔吐、眼花等不良現象。

研究發現,打太極拳不僅可增強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壓、糖尿病人練3至6個月後,甚至可減少用藥量,專家鼓勵中老年人,沒事不妨多練拳。這是專家推薦給中老年人的最佳健身運動。

這項由臺灣大學醫院複健部所做的太極拳健身研究,有90名50-64歲的中年人及76名65-80歲的老年人參與,分為太極拳組和不運動的對照組,其中太極拳組練習太極拳平均達五年以上,結果測量兩組心肺耐力發現,有打拳習慣的中年男性,最大攝氧量較同齡者增加29%,女性則增加15%;而有打拳習慣的老年人,最大攝氧量也較同齡者多出18%至19%。

台大複健部主任賴金鑫指出,由於心肺耐力(最大攝氧量)會隨著年齡漸長而下降,經過持續追蹤這些中老年人兩年後,再度測量發現,有持續打太極拳習慣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減少量只有不運動者的一半,顯示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護效果。

而太極拳的好處還不只在維持心肺耐力,太極拳對增加身體柔軟度及降低體脂率也有幫助。

由於許多中老年人都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賴金鑫發現,部分高血壓患者練習太極拳三至六個月後,血壓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練習打拳後,輕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飲食及運動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藥,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藥量也可減少20%,這顯示太極拳運動也有降血壓、血糖效果。

年逾六旬的方先生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一直覺得悶得慌,便在朋友們的推薦下,加入了太極拳發燒友小圈子。剛接觸太極拳時,方先生就被它剛柔相濟、婉轉靈活、行雲流水、連綿不絕的運動特點迷住了,於是他每天從早到晚刻苦練習。為增加腿腳力量,儘早達到“足下生根”的境界,他還特意苦練“樁功”。可沒想到,一個月後,他的腳下非但沒有穩如泰山,膝蓋卻疼得鑽心,嚴重時竟然打起了“軟膝”。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因為長時間的站樁導致他的膝關節患上了骨關節炎,這讓方先生懊悔不已。

生理、生化、解剖、心理、力學等多學科的研究證明,太極拳對防治老年人摔跤、高血壓、心臟病、肺部疾病、關節病、胃腸病、神經衰弱等慢性病的確有很好的效果,但凡事需講究度。鍛煉身體要循序漸進,即便太極拳這一運動很適合老年人,初學者也要掌握進度。過度使用膝關節就像無休止地讓軸承轉動,最終只能導致關節磨損而“報廢”。

一個司空見慣的現象是,老年人在鍛煉時喜歡負重蹦、跳、上下坡或樓梯,這樣會增加髕骨的壓力。在爬樓梯時,髕骨承受的負荷是走平地的7倍,如果再負重的話,後果可想而知。患有膝關節炎的人,不適合跑步和登山,而最適宜的運動是游泳和散步。後者能增強機體的耐力,增強日常活動能力,消除抑鬱和焦慮,減輕對膝關節的“載荷”。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患者應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如有頸椎、腰椎骨關節炎的人,應經常進行頸、腰旋轉和屈伸動作;手骨關節炎者,適宜經常進行抓、握等活動。

在影響女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列居第四位;而在影響男性健康的疾病排行榜中,骨關節炎則排序第八。目前,全球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罹患骨關節炎。在亞洲,每6人中就有1人被骨關節炎折磨。老年人是骨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鍛煉或盲目鍛煉所致的關節組織病變。

筆者瞭解的太極松腰法至少有7種。本文主要介紹3種。

■第一種松腰法: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稱面壁蹲牆法)是太極拳松透形體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全身性的均勻運動,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的便捷之法。

基本動作:面壁而立,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全身放鬆,會陰上提,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後突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徹底蹲下後再緩緩上起。如此反復多次。下蹲時,可先想一下腳底湧泉穴,同時注意全身放鬆,腰向後突,使脊柱逐節放鬆下落;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或先想一下藍天,然後再將脊柱逐節抻起、拉直。(圖1)

特別說明: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身體的姿勢和兩腳的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盡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可以兩腳尖離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扶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脊柱、腰部鬆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兩腳併攏,腳尖抵牆,完成上下蹲起動作,每次下蹲以30個為一組,每天至少要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

■第二種松腰法:直腿坐■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開命門之竅,進而幫助我們儘快松腰。

基本姿勢:坐在硬板床上(鋪一層褥子或蓋一層薄被),兩眼微閉,兩腿伸直,兩腳併攏,腳尖內翹(兩腳豎起來),身體要直著,軀幹和大腿之間的角度應小於90°。腰要向後放鬆,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著向後去,下頷回收,玉枕微上提,這樣頭就比較正了。這些就是對外在形態上的要求。(圖2)

特別說明:直腿坐的過程中,始終都要注意一個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處)即骶椎和尾椎交界處,那裡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在身體彎曲的時候,一吸氣,腰要向後放鬆後凸,一呼氣放鬆之後,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頭、髂骨向外張,骶骨往後凸。還要注意胯關節,即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用力,然後放鬆,體會哪塊肌肉在動。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再配合著會陰一縮一放,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經常這樣做,一方面了加強會陰收縮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

■第三種松腰法:行走松腰■

行走人人都會,但是,通過行走松腰,則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進我們的生命活力,實現身心健康。

基本姿勢:保持上身與地面垂直的姿勢,不要前俯後仰,將體重慢慢放鬆地移到後腿,在體重移動的同時,前腿隨著漸漸地放鬆並被動地提起腳跟,使腳尖點地,直到將體重完全移至後腿,前腳完全放鬆,腰部骶椎呈後凸的彎狀。隨之,體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與地面呈垂直狀的姿勢,在將體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體重前移的同時,後腿逐漸地隨之放鬆並拖得腳跟提起,使得腳尖點地。直至將體重完全移至前腿,後腳完全放鬆,腰部呈豎直狀。在行走的過程中,最好能不間斷向前走。

特別說明:走的過程,要放鬆身心,可數著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則效果更佳。轉圈走,不僅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走的時候,要像古人說的:“行如盲無杖,自然依本份,舉步低且穩,踏實方可進。”初習者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走30分鐘~1小時左右,逐漸增加,如為了治病,則最好能達到一次連續走轉1小時30分鐘以上。如身體不適,可適當休息一下再走。

據路透社報導,波士頓塔夫茨醫學中心研究小組25日在美國風濕病學院會議上公佈了一研究結果。研究報告說:“太極運動神形合一,有助於膝蓋自我修復。” 研究人員對一組60歲的膝關節炎患者進行12周跟蹤調查,讓其中一部分患者每週打兩次太極拳,每次半小時;另一部分患者進行等量常規拉伸練習。

這些患者關節炎病史均超過10年。 結果發現,堅持打太極拳的患者關節疼痛明顯緩解,身體機能獲得改善。 報導說,該研究小組之的研究已發現,太極拳動作舒緩,可以改善肌肉功能,提高身體平衡性和靈活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