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你的走路姿態判斷健康隱患

1.保護性跛行:走路時, 患側足剛一點地則健側足就趕快起步前移;健足觸地時間長, 患足點地時間短;患腿邁步小, 健腿跨步大;患腿負重小, 健腿負重大。 這種保護性患足點地跛行, 多見下肢受傷者。

2.拖腿性跛行:走路時, 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後, 患肢前足著地, 足跟提起表現為拖腿蹭地跛行。 可見于兒童急性髖關節扭傷、早期髖關節結核或髖關節骨膜炎等。

3.間歇性跛行:開始走路時步態正常, 但走不了多遠(嚴重者不到百米)患者就因小腿後外側及足底脹麻疼痛而被近停步, 需蹲下休息片刻, 待症狀緩解後再重新起步。

走走歇歇, 因此稱為間歇性跛行。 常見於腰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受累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4.搖擺步態:走路時患者靠軀幹兩側搖擺。 使對側骨盆抬高, 來帶動下肢提足前進。 所以每前走一步, 軀幹要向對側擺動一下, 看上去好像鴨子行走, 所以又稱"鴨行步"。 常見於小兒先天性髖關節雙側脫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嚴重的"O"型腿, 以及臀上神經損害患者。

${FDPageBreak}

5.高抬腿步態:走路時, 患腿高抬, 而患足下垂, 小跨步跛行, 如跨越門檻之狀, 所以又稱"跨越步態"。 主要是由於小腿伸肌癱瘓, 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狀態。 為避免走路時足尖蹭地而有意識將腿抬高, 常見於坐骨神經、腓總神經麻痹或外傷等。

6.足跟步態:走路時以足跟著地, 步態不穩, 表現軀體輕輕左右晃動, 足背伸、足弓高。 可見於脛神經麻痹、跟腱斷裂、遺傳性共濟失調等患者。

7.劃圈步態:走路時表現為患腿膝僵直, 足輕度內旋及下垂, 足趾下勾。 起步時, 先向健側轉身, 將患側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 再以患側髖關節為軸心, 直腿蹭地並向外側劃一半圓前走一步。 由於多見於下肢痙攣性偏癱患者, 所以又稱"仿癱步態"。

8.蹣跚步態:

病人在走路時身體左右搖擺, 步伐如鴨行, 所以又稱作“鴨步態或搖擺步態”。 常見於佝僂病、大骨節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或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FDPageBreak}

9.醉酒步態:

10.走路時候軀幹重心不穩, 步態紊亂而不準確。 步行如醉酒後, 故名“醉酒步態”。 多見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如小腦疾病, 酒精中毒或巴比妥類鎮靜藥物中毒。

11.濟失調步態:

病人表現在站開時兩腳分開過寬, 行走時腿抬得高, 落地沉重, 因重心不易控制, 故搖晃不穩, 病人同時雙眼向下注視, 身體容易左右傾斜。 睜眼睛的時候走路稍好, 如閉上眼睛, 則身體無法保持平衡, 不能行走。 這主要見於脊髓癆亞急性聯合變性等脊髓性疾病。

${FDPageBreak}

12.慌張步態病:

人表現為一旦起步, 便急速快行不能立即停步。 由於身體前傾, 重心前移, 使病人越走越快, 使腳步為加快步伐, 而不得不擦地而行。 這種異常步態多見於老人, 是由於患震顫性麻痹所致。 此時, 不但走路異常, 還伴有雙手顫抖, 動作不準確, 行走時兩上肢不能配合作協調運動等。

13.偏癱步態:

病人表現上肢指、腕、肘、關節屈曲, 走路時無正常擺動。 下肢伸直並外旋, 行走時病變側骨盆抬高見等異常步態。 下肢多往外作畫圈樣移步前進。 多見於腦血管以外後遺症, 如腦血栓、腦出血等。

${FDPageBreak}

14.剪刀狀步態:

一般表現為病人行走時兩下肢伸直, 步態僵硬, 雙腳向內交叉前進, 形如剪刀。 多見於痙攣性雙癱或截癱病人。

15.跨閾步態:

病人走路時必須抬腿才能起步, 形如跨越高檻, 見於啡總神經麻痹引起的疾病。 下肢畸形與外傷, 關節損害等也可以引起這種異常步態。

此外, 還有慌亂步態:多見於腦動脈硬化、腦腫瘤、頭部陳舊性外傷等;醉漢步態:主要見於小腦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態:常見於多發性神經炎、髓型頸椎病以及脊髓癆等患者;交叉步態:多見於大腦癱、截癱等患者。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