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胎記需警惕
對於形形色色、奇形怪狀的胎記, 家長們並不瞭解, 更不用說分辨了。 專家簡單介紹了幾種比較常見的胎記。 各位新爸爸媽媽和准爸爸媽媽們可要注意了, 看看自家寶寶有沒有這些胎記。 如咖啡母斑、毛細血管瘤、毛痣等則需高度重視, 對於一些對身體沒多大危害的色素痣、太田痣, 則不用過於擔心。
1、影響美觀的太田痣
太田痣多發生在兩側的顴骨, 有些寶寶在額頭上有, 皮膚呈現棕色、灰色及藍色斑點或斑片。
醫生提醒:一旦長了太田痣, 雖對身體沒什麼影響, 但嚴重影響美觀。 可採用鐳射治療,
2、皮膚良性腫瘤色素痣
色素痣是由含黑色素的痣細胞所構成的皮膚良性腫瘤。 經常長在面、頸等部位, 多數在嬰兒期就出現。 大多數色素痣生長緩慢, 或持續多年沒有變化。 但一旦存在, 就很少會自然消退。 可有棕褐色或黑色等不同色素, 大多為點狀小痣, 較少大片出現。
醫生提醒:色素痣多為良性, 因此不必過慮。 但極少數卻可以惡變為惡性黑色素瘤, 因此當有色素痣短時間內突然發癢、變大、潰爛時, 應及早作手術切除治療。
3、永不消退的咖啡母斑
咖啡母斑又稱咖啡牛奶斑, 是出生時即可發現的淡棕色的斑塊,
醫生提醒:咖啡牛奶斑若很少, 一般無何不良影響;但如果個數很多, 且大片出現, 則可能提示某些疾病會出現, 如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纖維瘤病是一種同時侵犯皮膚與神經系統的遺傳性疾病, 可能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 不可不防。
4、會長毛的毛痣
毛痣是寶寶出生時即已存在的黑痣, 大小不一, 大則可侵犯整個背部、頸部或整個肢體, 大多呈深暗色, 且會有黑色粗毛。
醫生提醒:毛痣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大, 且有一定的惡變傾向, 日後會發生惡性黑色素瘤的癌變, 應儘早手術。
5、嚇人的紅色胎記
紅色胎記又叫毛細血管瘤, 屬於血管畸形。 毛細血管瘤由擴張和增生的毛細血管網構成, 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及葡萄酒色斑。 草莓狀血管瘤發生在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 出現皮膚紅點或小紅斑, 逐漸增大, 紅色加深並隆起, 高出於正常皮膚表面。 葡萄酒色斑大多數為不高於皮面的紅色斑塊, 在出生時或新生兒期出現, 經常出現 在頭面部及頸部, 並迅速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