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抗菌藥物的“一大家子”


抗菌藥物的“大家族”

生活中, 抗生素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類藥品。 生病了, 也許需要口服或者注射抗生素;媒體上總是在提倡大家不要“濫用抗生素”。 那麼, 我們經常用到的基本藥物中, 哪些屬於抗生素呢?抗生素又都有哪些類別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抗菌藥物大家族去認識一下它們。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的抗菌藥物有以下這些分類, 有些您可能耳熟能詳, 有些您可能聞所未聞:

1 青黴素類(包括青黴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呱拉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2 頭孢菌素類(包括頭孢唑林、頭孢氨苄、頭孢呋辛、頭孢曲松)

3其他β內醯胺類

4 氨基糖苷類(包括阿米卡星、慶大黴素)

5四環素類

6大環內酯類(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

7 其他抗生素(包括克林黴素、磷黴素)

8 糖肽類

9喹諾酮類(諾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10磺胺類(比如複方磺胺甲噁唑)

何為抗菌藥物的抗(耐)藥性?


如果我們的身體對所有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的話, 那麼就會有連發熱感冒都治不好的一天, 那是多麼可怕!

耐藥性有三種。 第一種叫做固有耐藥, 又稱天然耐藥, 由細菌染色體基因決定, 代代相傳。 第二種叫做獲得性耐藥, 是指細菌在接觸抗生素後, 改變代謝途徑, 使自身不被抗菌藥物殺滅的抵抗力, 這種耐藥菌可通過耐藥基因的傳代、轉移、傳播、擴散、變異等,

形成高度和多重耐藥。 還有一種叫做交叉耐藥, 細菌對某種抗菌藥產生耐藥性後, 對其他從未接觸的抗菌藥也產生耐藥性。

避免耐藥性的產生, 需要我們做好4點:合理選用抗菌藥;足夠的劑量和療程;必要時聯合用藥;有計劃的輪換供藥;開發新的抗菌藥。

抗菌藥物的5大分支

β-內醯胺類抗生素:

包括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其他β-內醯胺類、β-內醯胺酶抑制藥、β-內醯胺類抗生素複方製劑。

這類藥品的性狀為乾燥粉末, 水溶液中極不穩定。 並且這類抗菌素不宜口服, 肌內注射吸收快而完全。

這一大分支是我們抗感染的首選:如:溶血性鏈球菌所致蜂窩織炎、丹毒、扁桃體炎、心內膜炎;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大葉肺炎、膿胸、支氣管肺炎;草綠色鏈球菌引起的心內膜炎;腦膜炎;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回歸熱;白喉、破傷風、氣性壞疽等。

常見不良反應有過敏反應, 如皮膚過敏、血清病樣反應較多見;過敏性休克;最嚴重, 表現有迴圈衰竭、呼吸衰竭和中樞抑制。 局部刺激症狀:紅腫、疼痛、硬結。

需要注意的是, 青黴素類藥物為殺菌性抗生素, 殺菌療效主要取決於血藥濃度的高低, 在短時間內有較高的血藥濃度時對治療有利。 若採取靜脈滴注給藥, 宜將一次劑量的藥物溶於約100ml輸液中, 於0.5小時~1小時內滴完。 一則可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血藥濃度, 二則可減少藥物分解並產生致敏物質。


頭孢菌素類

這一分支的抗菌素繁衍能力很強, 現已有四代。 是不是第四代就比第一代好呢?

第一代:常用品種有頭孢唑林、頭孢氨苄、頭孢拉定、頭孢羥氨苄、頭孢克洛等。 其中除頭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 其他的均可用於口服。 不同品種的頭孢菌素有各自的抗菌特點, 如頭孢噻吩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作用較優, 而頭孢唑林則對某些革蘭陰性菌有一定作用。

第二代:主要品種有頭孢呋辛、頭孢孟多、頭孢替安等。 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與第一代相近或較低, 而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為優異。

第三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於第一代(個別品種相近), 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較第二代頭孢菌素更優越。 頭孢他定、頭孢派酮、頭孢曲松等。

在使用上 四代抗生素各有千秋

第一代主要用於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第二代可用於敏感菌所致肺炎、膽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組織器官感染;第三代用於治療對其他多數藥物耐藥的病原菌引起的嚴重感染,

如敗血症、腦膜炎、肺炎、骨髓炎、尿路的嚴重感染, 對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有效, 對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的菌株無效;第四代具有第三代頭孢菌素抗菌活性, 對染色體β-內醯胺酶更為穩定。

常見不良反應為為過敏反應, 偶見過敏性休克。 過敏者約有5%~10%對頭孢菌素有交叉過敏反應;靜脈給藥也可發生靜脈炎;第一代的頭孢噻吩、頭孢氨苄大劑量時可出現腎臟毒性, 這與近曲小管細胞損害有關;第三、四代頭孢菌素偶見二重感染;頭孢孟多、頭孢呱酮高劑量可出現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減少。


1氨基糖苷類

主要對革蘭陰性桿菌,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變形桿菌屬、沙雷菌屬、產堿桿菌屬、不動桿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等有效。有的品種對銅綠假單胞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結核桿菌等也有抗菌作用。

2大環內酯類

本類藥物阻礙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屬於生長期抑菌劑。其抗菌譜包括葡萄球菌、化膿性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糞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我們常用的有紅黴素和阿奇黴素等。

不良反應有肝毒性,主要表現為膽汁瘀積、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藥後可恢復。耳鳴和聽覺障礙:靜脈給藥時可發生,停藥或減量可恢復。過敏:主要表現為藥物熱、藥疹、蕁麻疹等。局部刺激:注射給藥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類藥物不宜用於肌內注射。靜脈滴注可引起靜脈炎,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過快。

3喹諾酮類

喹諾酮類是一類合成抗菌藥,與許多抗菌藥物間無交叉耐藥性。主要作用于革蘭陰性菌的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較弱。

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不適、疼痛等;中樞反應:頭痛、頭暈、睡眠不良等,並可致精神症狀,有癲癇病史者慎用;光敏反應:少數喹諾酮類藥物如洛美沙星較明顯,因此,服藥期間應避免紫外線和日光照射;關節損害與跟腱炎:本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孕婦、未成年人不可使用;可產生結晶尿,尤其在鹼性尿中更易發生;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本類藥物易致肝損害;心臟毒性:QT間期延長;干擾糖代謝:糖尿病患者使用時應注意。

結語:你知道抗生素藥有哪些嗎?好紅看看這篇文字哦!(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刊號:2012 第5期,作者:沈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1氨基糖苷類

主要對革蘭陰性桿菌,包括大腸桿菌、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變形桿菌屬、沙雷菌屬、產堿桿菌屬、不動桿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枸櫞酸桿菌等有效。有的品種對銅綠假單胞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結核桿菌等也有抗菌作用。

2大環內酯類

本類藥物阻礙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屬於生長期抑菌劑。其抗菌譜包括葡萄球菌、化膿性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糞鏈球菌、白喉桿菌、炭疽桿菌等。我們常用的有紅黴素和阿奇黴素等。

不良反應有肝毒性,主要表現為膽汁瘀積、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藥後可恢復。耳鳴和聽覺障礙:靜脈給藥時可發生,停藥或減量可恢復。過敏:主要表現為藥物熱、藥疹、蕁麻疹等。局部刺激:注射給藥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類藥物不宜用於肌內注射。靜脈滴注可引起靜脈炎,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過快。

3喹諾酮類

喹諾酮類是一類合成抗菌藥,與許多抗菌藥物間無交叉耐藥性。主要作用于革蘭陰性菌的抗菌藥物,對革蘭陽性菌的作用較弱。

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不適、疼痛等;中樞反應:頭痛、頭暈、睡眠不良等,並可致精神症狀,有癲癇病史者慎用;光敏反應:少數喹諾酮類藥物如洛美沙星較明顯,因此,服藥期間應避免紫外線和日光照射;關節損害與跟腱炎:本類藥物可影響軟骨發育,孕婦、未成年人不可使用;可產生結晶尿,尤其在鹼性尿中更易發生;大劑量或長期應用本類藥物易致肝損害;心臟毒性:QT間期延長;干擾糖代謝:糖尿病患者使用時應注意。

結語:你知道抗生素藥有哪些嗎?好紅看看這篇文字哦!(文章原載于《大眾健康》,刊號:2012 第5期,作者:沈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