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受過心理創傷的母親如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聖母大學最新研究表明, 童年經歷過虐待、忽視及其他心理創傷的母親不願意與她們的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這份在於西雅圖舉辦的兩年一次的兒童發展研究學會上提出的報告顯示, 一組有過童年創傷經歷的低收入的母親, 表現出進行性 “創傷回避症狀”, 特點是不願意表達關於那些創傷經歷的想法、情感、感覺和記憶。 這種回避行為干擾了母親進行有關孩子情緒方面的對話的能力, 導致更簡短、更膚淺的交流;而且, 這些母親傾向于使用不鼓勵孩子參與的封閉性問題(注:如果問題的型式限制了受訪者回答的內容,

受訪者只能從預設的答案中選擇, 謂之封閉性問題)。

“‘創傷回避症狀’對孩子的認知和情感發展有負面作用, ” 聖母大學專門研究處於危險中以及被虐待的兒童心理問題的助理教授Kristin Valentino說, “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揭示出母親創傷史對其與子女進行有效互動的能力的影響機制。 這項研究對干預治療也有積極意義, 因為作為應對機制的回避策略很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心理功能。 ”

Kristin Valentino在另一項最近發表在《兒童虐待與忽視期刊》上的相關研究中發現, 大多數經歷過童年創傷的、對兒童行以虐待的父母, 都可以被成功地教授這樣一種方法, 來與他們的學齡前子女共同進行對過去的投入情感和心靈的回憶。

這樣可以説明孩子們發展記憶、語言和讀寫等領域的認知能力。

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受過心理創傷的父母應該怎麼跟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不妨試試以下幾點。

1、關注寶寶的需要

要細緻深入地瞭解寶寶, 關注寶寶的需要。 不僅僅是從語言上, 還要從他們日常的行為中去感受寶寶的內在需要、潛在需要。

2、尊重寶寶的看法

在與寶寶的溝通中, 爸爸媽媽要記住, 寶寶也是一個話語主體。 所以, 在和寶寶交談的時候, 不要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 還要認真對待對尊重寶寶的看法, 並與寶寶進行良性的互動。

3、體會寶寶的感受

當寶寶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

他(她)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 父母卻只是一味地告訴他(她)“沒關係, 堅強一點”, “這沒什麼好難過的”, 會讓寶寶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她)的感受, 若父母說:“你很難過吧?我要是你也會有這種感受的。 ”相信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瞭解寶寶的發展程度

如果父母盡說些寶寶無法理解的話, 或提出一些寶寶達不到的要示, 相信不但寶寶覺得辛苦、壓力大, 親子間對話也勢必難以搭得上線。

5、認真回答寶寶的問話

寶寶提出問題時, 應先瞭解其真正含意, 並針對寶寶的需要做回答。 例如跟你一起去買菜。 假如你知道寶寶的真正目的, 就可以說:“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寶寶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此外, 對於寶寶所提的知識性問題,

父母也要慎重回答, 或帶著寶寶一起尋找答案, 這樣, 寶寶以後不論碰到什麼問題, 都會主動向父母詢問。

6、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 “你最好趕快……”“限你在五秒鐘內……”、“我數到一、二、三……否則……”“你應該……”, “你真笨”、“你好壞”、“你太讓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駡、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7、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 能引起寶寶的興趣, 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發生了什麼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小寶寶最喜歡恐龍?”、“如果有一天, 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問題, 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能引起寶寶的交談興趣。

8、充實寶寶的生活經驗

親子對談的題材。

往往來自生活之中, 因此培養寶寶一顆敏銳、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 父母可以帶著寶寶觀察身邊的各種事物, 如身邊的花花草草。

路上車子的顏色、造型、品牌, 街上行人的穿著打扮、說話內容、百貨櫥窗、林林總總, 都可以作為談話的素材, 寶寶的觀察力會自然而然地提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