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腦癱康復訓練目的

雖然腦癱兒童大腦受到一定損傷, 但同樣不防礙其大腦各部分的繼續發育, 與同齡孩子一樣他們大腦的可塑性非常好, 只要早期就開始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 接受系統規範的康復訓練, 一樣可以獲得理想的康復效果。 腦癱康復訓練目的是腦癱治療中的功能訓練目的是增加患兒肌力, 克服病理性反射, 恢復社會適應能力, 是治療效果的鞏固和提高必不可少的關鍵措施。

臨床研究證實, 小兒癱瘓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腦運動功能失靈造成的, 具體來其運動障礙主要為肌張力不全(屈肌攣縮和伸肌無力--痙攣型腦癱的表現),

病理性緊張反射(手足徐動型腦癱)及肌肉收縮無力, 使肢體達到功能位置。 如果我們在臨床上根據患兒運動姿勢異常的可修復原理而用生物力學的各種方法進行治療, 就能給腦癱兒功能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 腦癱治療中的功能訓練目的是增加患兒肌力, 克服病理性反射, 恢復社會適應能力, 是治療效果的鞏固和提高必不可少的關鍵措施。 功能訓練對患兒將來正常的語言、行走、認知等直接影響到正常生活學習的能力影響極大。 腦癱的功能康復訓練包括運動功能訓練、感覺功能訓練、平衡功能訓練、協調功能訓練、手功能訓練、認識功能訓練、語言功能訓練等多方面。 而重中之重,

也是應該最早開展的當屬運動功能訓練。 這是因為人類的運動能力是最早發育的, 是其他能力發展的基礎。

對腦癱患兒進行功能康復訓練必須從患兒整體出發去制定, 按小兒運動功能發育程式進行肢體功能訓練, 並通過康復師雙手在患兒身上作適當的手法來達到功能恢復的目的。 當然, 這種康復訓練手法, 也要適當地配合外科手術及矯形治療:比如, 患兒肢體若長期處於蜷縮狀態造成肢體拉不開的攣縮, 或是頑固性的肢體痙攣妨礙訓練, 則必須在2歲半至6歲期間進行外科手術治療, 比如FSPR術, 可以選擇性地進行痙攣肌肉的解除, 為接下去的訓練打好基礎。 而手術之後的功能訓練要遵循先被動再主動的訓練、由簡單至複雜的康復原則:因為最初腦癱患者的肢體是痙攣的,

活動不便, 常不能自主支配肢體的關節, 此時只能進行被動活動, 防止關節攣縮、肌肉萎縮。 手術解痙後, 患者的肢體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自主活動, 此時就應該以正確的方式進行主動活動, 康復師科學指導患者俯臥後伸下肢鍛煉臀股, 仰臥直腿抬高鍛煉, 主動和被動的踝關節活動, 主動活動時要求病人于膝關節伸直位儘量將足背伸、蹠屈;被動活動由他人手置於病人足底, 儘量屈伸病人踝關節, 以病人無明顯疼痛為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