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教育: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

說到分享, 我想起小時候一首兒歌:李小東那個李小東, 分果果, 分果果, 一個大, 一個小, 大的送給張小弟, 小的留給他自己, 小的留給他自己。

這大概就是我們七零後最初接受到的關於分享的教育和宣導:大家都認同應該把最好的留給身邊那些讓人尊敬、需要愛護的他人, 不贊成“大的給自己, 小的給他人”的做法。

現在的幼稚園同樣繼續著各種方式的分享教育, 但時下還是有不少孩子“唯我獨尊”。

我在社區裡帶女兒玩耍時曾遇上一個小女孩和她的爸爸。 小女孩和女兒一般大, 自己的玩具車絕對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碰一下,

不僅如此, 小女孩見到其他小朋友手上的玩具就去搶, 為此小女孩的爸爸很頭疼, 問我怎麼辦?相信有不少同樣困擾的家長。

孩子在外表現攻擊性, 家庭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現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中心,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人圍著孩子轉:家長們傾心傾力、無微不至, 吃的喝的用的玩的都儘量滿足孩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養成一種“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自我中心意識, 以至於延續到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去“搶”自己喜歡的東西。

我帶著女兒在朋友家就遇上這麼一個愛“搶”東西的女孩子。 那個女孩子大概四歲, 女兒十歲, 女兒在那個女孩面前誠然是個大姐姐了。

之前就聽朋友提起她的女兒在家裡不讓其他人碰她的玩具, 連爸爸媽媽都不讓碰。 我和女兒剛到朋友家的時候, 女孩子對我很戒備, 我試著拿起她的一個小玩具, 她飛快地跑過來奪了過去。 女兒挺懂事, 在朋友家帶著小女孩玩, 給她講故事, 推她坐小車, 那個小女孩對我女兒很大方, 主動拿出她的玩具和女兒一起玩, 朋友看到這個場景非常詫異。 由於女兒的影響, 那個小女孩對我的戒備漸漸解除。 我和她慢慢接觸, 和她一起講故事、做遊戲, 誇獎她的舞蹈。 看到小女孩的玩具慢慢轉到我的手上, 朋友更驚訝了, 說從來沒見過女兒這麼大方過。 我呢, 趁機好好誇獎了那個小女孩“好大方”。 我想, 如果能繼續讓小女孩從分享玩具中能找到樂趣,
那麼她的戒備和佔有心理會漸漸淡化, “搶”的意識就不再那麼明顯了。

其實, 孩子大方也好、小氣也好, 是一個慢慢形成的過程, 就看這個過程中家長能不能明眼觀察和正確引導。 不是一天到晚媽媽給孩子說這樣、要那樣孩子就能接受和理解的, 說教的方式方法非常重要。

我婆婆笑話:家裡有一個“小姑娘”, 還一個“大姑娘”。 “小姑娘”當然指的是女兒, “大姑娘”嘛, 說的就是我。 不僅是因為我個子小, 更因為我還經常和女兒“搶”東西、在家撒“嬌氣”:遇上女兒和我都愛吃的東西, 有時候我還要追著女兒“讓”我, 每次看到這樣場景, 婆婆總是一邊偷偷樂, 不明白我這個媽媽怎麼這麼個當法, 怎麼就不知道讓著女兒?好像還沒長大似的?

道理自然是有的, 那可是我的“小九九”:適當地和女兒“搶”東西, 是因為不想讓她養成凡事獨霸的習慣;適當地讓女兒“讓”著我, 是想讓女兒有種主動關愛別人後的幸福和滿足感。

很多時候父母特別是祖輩對孩子非常疼愛, 我的公公婆婆也不例外。 在女兒5、6歲的時候, 我經常買些女兒喜愛的肯德基燒烤小雞翅、油炸蝦仁帶回家, 小食品一份有4塊, 讓女兒依次分發給爺爺、奶奶、我和她自己。 其實我每次買小食品, 更多的是想讓女兒學著和家人一起分享。 爺爺疼愛孫女, 總是留著自己的那份給孫女吃。 老公悄悄“警告”公公, 告訴公公我們是在鍛煉她不吃獨食懂得分享, 希望公公配合。 所以每次女兒給我們分派好吃的時候,

我們都誇她懂事了, 女兒聽著挺高興的。 習慣了, 女兒對家裡的食品都分配到位, 沒有說一個人霸著不放手。

現在大多數孩子在家裡都是獨生子女, 是全家的焦點, 很多家長就怕孩子營養不夠, 總是在飯桌上想把最有營養的食品送到孩子碗裡, 孩子呢, 也早已習慣這種待遇。

女兒三年級的時候我父母、姐姐和外甥女一行旅遊到我家小住。 飯桌上有我最愛吃的魚頭, 也是女兒和外甥女的最愛。 說實在, 自從發現女兒愛吃魚頭後我基本上沒有吃過完整的魚頭, 基本上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想把好東西留給女兒。 那天做了4個魚頭, 外甥女看見可高興了, 對女兒說:“今天咱倆一人兩個大魚頭!”女兒欣然同意。 我聽了不樂意了, 反駁她倆:“為什麼是你們一人兩個?一共四個嘛,我們怎麼就沒有了?”我母親聽了勸我:“她們愛吃,就讓她們吃嘛。”我不服氣,和女兒、外甥女討讓,最後達成協議:她倆一人一個大魚頭,另外兩個我們吃。呵呵,我就是這麼“討價還價”的,當然飯桌上不忘把她倆再好好誇一下。

有一次我買了兩個杯子,一個粉色、一個紫色。女兒看見了問我用哪個顏色杯子。我知道女兒一向喜愛粉色,我故意說我想用粉色的,沒想到女兒很痛快地答應用紫色杯子,我很開心地親親女兒小臉蛋,謝謝女兒。在後來和朋友聊天時,女兒竟然還記得,說起她把粉色杯子讓給我的這件事。

和女兒打牌、下棋,最開始我故意讓給女兒。等到女兒水準逐漸提高,遇到我總輸的時候,女兒就經常提醒我、讓著我。最後我們打牌下棋不再謙讓,正常水準發揮,誰贏誰輸都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女兒也說了:“打牌嘛,就是個娛樂,輸了贏了都不要緊。”

再往後,我已記不起還有什麼刻意的事情了,好像都已自然習慣了,女兒吃瓜子的時候經常會剝一堆瓜子仁給我們,女兒會切柳丁給我們吃,遇到好吃的,女兒會順手塞進我們的嘴裡,有時間時女兒還會給我剝雞蛋吃,等等等等。

前一陣子,朋友跟我說到她五歲兒子舟舟的委屈:舟舟在家裡看見姥姥先給爸爸盛飯,沒有第一個給自己盛飯就跑一邊去哭了。我想孩子心裡有委屈,是因為他的概念裡“第一位”是屬於他的,把他放在第一位,就是大人對的關愛,不把他放第一位,就是不愛他了。

恰巧過兩天女兒生日,朋友帶著舟舟一起到我家,在分蛋糕的時候,我徵求舟舟的意見,第一塊蛋糕分給今天的小壽星——我的女兒,看見舟舟很爽快地答應了,我特意建議最後把蛋糕分給舟舟,因為舟舟是我們當中的小男子漢,舟舟還是很痛快地答應了,緊接著我和舟舟媽媽表揚舟舟,舟舟對我們的鼓勵和表揚表現得很開心,還以大孩子的語氣勸說另一個小弟弟好好吃飯、聽媽媽的話。

——後記

對那些在家裡愛搶東西、獨霸一家的小孩子,家長要在家裡營造一個良好的分享氛圍,正面引導為主,適當穿插情景場景,打打牌、做做遊戲什麼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親歷與人分享的快樂,慢慢改變獨斷專行的不良習慣,這將是一個長期引導的過程,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家長可以找到許多孩子可以接受的理由學著主動去關心、關愛他人,學會分享。

反駁她倆:“為什麼是你們一人兩個?一共四個嘛,我們怎麼就沒有了?”我母親聽了勸我:“她們愛吃,就讓她們吃嘛。”我不服氣,和女兒、外甥女討讓,最後達成協議:她倆一人一個大魚頭,另外兩個我們吃。呵呵,我就是這麼“討價還價”的,當然飯桌上不忘把她倆再好好誇一下。

有一次我買了兩個杯子,一個粉色、一個紫色。女兒看見了問我用哪個顏色杯子。我知道女兒一向喜愛粉色,我故意說我想用粉色的,沒想到女兒很痛快地答應用紫色杯子,我很開心地親親女兒小臉蛋,謝謝女兒。在後來和朋友聊天時,女兒竟然還記得,說起她把粉色杯子讓給我的這件事。

和女兒打牌、下棋,最開始我故意讓給女兒。等到女兒水準逐漸提高,遇到我總輸的時候,女兒就經常提醒我、讓著我。最後我們打牌下棋不再謙讓,正常水準發揮,誰贏誰輸都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女兒也說了:“打牌嘛,就是個娛樂,輸了贏了都不要緊。”

再往後,我已記不起還有什麼刻意的事情了,好像都已自然習慣了,女兒吃瓜子的時候經常會剝一堆瓜子仁給我們,女兒會切柳丁給我們吃,遇到好吃的,女兒會順手塞進我們的嘴裡,有時間時女兒還會給我剝雞蛋吃,等等等等。

前一陣子,朋友跟我說到她五歲兒子舟舟的委屈:舟舟在家裡看見姥姥先給爸爸盛飯,沒有第一個給自己盛飯就跑一邊去哭了。我想孩子心裡有委屈,是因為他的概念裡“第一位”是屬於他的,把他放在第一位,就是大人對的關愛,不把他放第一位,就是不愛他了。

恰巧過兩天女兒生日,朋友帶著舟舟一起到我家,在分蛋糕的時候,我徵求舟舟的意見,第一塊蛋糕分給今天的小壽星——我的女兒,看見舟舟很爽快地答應了,我特意建議最後把蛋糕分給舟舟,因為舟舟是我們當中的小男子漢,舟舟還是很痛快地答應了,緊接著我和舟舟媽媽表揚舟舟,舟舟對我們的鼓勵和表揚表現得很開心,還以大孩子的語氣勸說另一個小弟弟好好吃飯、聽媽媽的話。

——後記

對那些在家裡愛搶東西、獨霸一家的小孩子,家長要在家裡營造一個良好的分享氛圍,正面引導為主,適當穿插情景場景,打打牌、做做遊戲什麼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親歷與人分享的快樂,慢慢改變獨斷專行的不良習慣,這將是一個長期引導的過程,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家長可以找到許多孩子可以接受的理由學著主動去關心、關愛他人,學會分享。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