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 大腸腑也。 俞, 輸也。 大腸俞名意指大腸腑中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大腸俞穴的準確位置定位:在腰背筋膜, 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四腰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三腰神經皮支, 深層為腰叢。
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 皮膚由第3、4、5腰神經後支分佈。 在骶棘肌和腰方肌之間, 有腰動、靜脈經過。 腰大肌位於脊柱腰部兩側, 呈紡錘形。 起於第十二胸椎、上四個腰椎體和椎間盤的側面以及全部腰椎橫突, 止於股骨小轉子。 腰叢的神經根位於肌質內, 其分友穿行于它的內、外側和肌腹。
查看詳情
大腸俞穴功能特性穴義:大腸腑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附注:大腸背俞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 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 熱則瀉之。
按摩大腸俞穴的作用功效:理氣降逆, 調和腸胃。
主治:1、運動系統疾病:腰痛, 骶髂關節炎, 骶棘肌痙攣;
2、消化系統疾病:外散大腸腑之熱。 理氣降逆, 調和腸胃。 腹脹, 泄瀉, 腸炎, 痢疾, 便秘, 小兒消化不良;
3、外科系統疾病:闌尾炎, 腸出血;
4、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坐骨神經痛;
5、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遺尿, 腎炎, 淋病。
操作: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 艾條溫灸10~15分鐘。
刺法:1、直刺0.8~1寸, 局部酸脹, 有麻電感向臀部及下肢放散。
2、向下平刺2~2.5寸, 透小腸俞, 局部酸脹, 針感可向骶髂關節放散。
查看詳情
大腸俞穴穴位配伍配氣海穴、足三裡穴、支溝穴治便秘。
腎俞穴 命門穴 八髎穴 膀胱俞穴 次髎穴 關元俞穴 腰俞穴 志室穴 氣海俞穴 腰眼穴 歸來穴 沖門穴 大赫穴 大橫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