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教學 陳式太極拳37式拳譜

陳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中起源最早的門派, 習練陳式太極拳能調節氣血, 加快微循環。 學習太極拳要掌握拳理拳法, 我們今天學習一下陳式太極拳37式拳譜, 下面隨著太極拳教學瞭解一下吧!

練陳式太極拳松胯有利於血氣貫通, 下盤沉穩

松垮在太極拳運動中佔有重要位置, 胯在太極拳運動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 松垮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老架陳式太極拳對下盤的要求極高, 不僅要求重心倒換是鍋底形, 更有在八仙桌底下打拳之說。

但下盤要穩而不滯, 只有以意帶氣, 以氣引力, 要求周身氣血暢通,

氣沉丹田, 並透過丹田, 直抵湧泉, 十趾抓地, 湧泉穴虛, 這就不得不要求人體上下盤的交匯點、“氣海”之所在——胯部的松沉。

松垮可提高身體穩定性, 並能帶動身體四肢, 全身氣血通暢, 及時補充身體營養元素。

陳式太極拳37式拳譜

1、預備式

2、起勢

3、右金剛搗碓

4、攬紮衣

5、白鶴亮翅

6、斜行拗步

7、提收

8、前蹚

9、掩手肱捶

10、雙推手

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退步壓肘

14、左右野馬分鬃

15、左右金雞獨立

16、右六封四閉

17、左單鞭

18、雲手

19、高探馬

20、右左擦腳

21、蹬一根

22、披身捶

23、背折靠

24、青龍出水

25、白猿獻果

26、左六封四閉

27、右單鞭

28、雙震腳

29、玉女穿梭

30、獸頭勢

31、雀地龍

32、上步七星

33、退步跨虎

34、轉身擺蓮

35、當頭炮

36、左金剛搗碓

37、收勢

陳式太極拳的學習要領

一、心靜神舒 持之以恆

習練太極拳應力戒心浮氣躁,

急功近利。 許多習練者在三個階段易放棄, 需要過三關。

一是初學階段要過為難關

初習太極, 身體僵硬, 動作不甚協調, 易使人感覺自己太笨、無靈性、不適合習武而放棄。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放鬆, 保持自然呼吸, 不過追求呼吸與動作結合, 待拳理拳法熟練後, 自然會形成內氣。

二是習練半年要過枯燥關

習練半年後, 新鮮感漸失, 每日按時重複演練, 易因感覺枯燥無味而放棄。

三是一年半後要過氣餒關

堅持習練一年半至兩年, 自感比較刻苦, 然而進步不大, 銳氣盡失, 易因氣餒而放棄。

習練太極拳須做到“身雖動, 心貴靜, 氣須斂, 神宜舒”。 動作柔和飄逸, 柔中寓剛, 形神相合, 連綿不斷。 習練過程亦即對自己意志的磨練過程,

意剛志堅, 鍥而不捨, 何患無成?

堅持練習太極拳會有意外的收穫, 太極拳通過腹式呼吸, 練就太極拳內功, 能促進血液迴圈, 提高身體素質。

二、實戰為准、力戒“花架”

洪老先生在世之時, 曾對學生們說:“這套拳沒有一個動作是空的, 都是有用的。 ”並依此作為衡量正確與否的標準。 套路中的許多手上動作幅度很小, 不甚美觀。

比如其中的一些捋法、捌法等為後手纏腕、前手制肘, 兩手距離要求一前臂寬, 因而顯得動作不甚舒展。 很多習練者無視用法要求, 本末倒置, 一味追求演練的視覺效果, 因而枉費功夫, 令人惋惜。

三、松肩墜肘、中正安舒

初學者最易出現的錯誤有兩個方面, 一是肩臂僵硬, 欲起手先起肘;二是肩斜身歪, 哈腰低頭。

此兩方面毛病不僅易犯, 而且很容易形成習慣, 在習練之處如不嚴格規範, 及時糾正, 久之易成頑症, 再糾正困難很大, 因此, 教與學者皆不可輕視之。

初學太極, 特別是業餘練者, 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領會和掌握拳法要領, 尤其是一些細節上的東西。 但是, 作為動作基本要領, 松肩墜肘、中正安舒, 是必須從始至終進行嚴格要求和規範的, 惟有此, 方可少走彎路。

四、謹防“尖襠”穩定重心

業餘太極拳習練者, 多將練太極拳作為健身娛樂之手段, 教與學者皆不甚嚴格, 從而導致動作不規範, 雖長期演練但進步緩慢。 經常見到習練陳式實用拳法數年者, 仍明顯存有“尖襠”之病, 重心不穩, 毫無太極拳運動的柔美之感, 更無走粘之妙。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要求襠開要圓, 最忌“人字襠”。 對於襠部要求, 洪公曾說:“陳式太極拳與其它各式的根本區別在於下盤尾骨微向後翻, 它的姿勢恰如我們端坐的樣子。 襠部只要能開得圓, 自然能塌得下, 使重心降低, 加強軀幹的穩定。 ”

陳鑫也曾指出“尾骨長強穴微向後翻”, 這樣的姿勢可使小腹下邊斜向裡收。 一來氣自然沉于丹田, 二來大腿根的兩條大筋放鬆, 可加大軀幹旋轉的角度, 以保持重心的下降與隨遇平衡。

結語:以上就是陳式太極拳37式拳譜, 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掌握其要領, 上文中有陳式太極拳的四大要領, 學習太極拳要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同時, 強化身體鍛煉, 每天堅持練習, 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