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瘡, 也就是口腔潰瘍, 《黃帝內經》中《素問·至真要大論》就有“火氣內發, 上為口糜”的記載。 口腔潰瘍一般好發於青壯年。 除了遺傳因素, 口腔潰瘍還與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 如腹脹、腹瀉或便秘, 體內雌激素量下降, 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等情況有關。
生了口瘡一定要治
沒多少人會對口瘡過多注意, 他們一般覺得硬挺幾天也就好了。 誠然生口瘡後, 大多數人只會出現牙齦腫痛、口腔潰瘍、舌尖糜爛或喉嚨腫痛等症狀, 看起來只是有點“上火”, 有什麼關係呢?
在口腔潰瘍中, 最常見的是創傷性潰瘍,
因此, 有了口腔潰瘍不要一概輕視, 如果一段時間治療仍不癒合, 口腔潰瘍底部及邊緣出現變硬情況,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必要時做病理檢查, 以明確診斷, 再做相應的治療, 以免因“不識廬山真面目”而誤診。
口瘡的治療方法很多, 但想要遠離此種疾病, 首先還是要預防。
其次, 要注意口腔衛生, 養成早晚刷牙、飯後即刻漱口的良好習慣。 潰瘍發作期間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漱口液等漱口, 減少口腔細菌, 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
再次, 飲食要注意營養搭配, 多吃易消化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品, 不偏食,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儘量少吃筍類、醃製品(鹹魚、鹹肉、鹹菜)、柿子和蟹類等易引起口腔潰瘍加重的食物。
最後, 生活規律, 保證充足的睡眠, 避免過度操勞;調適好自己的情緒, 保持舒暢的心情和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