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肩臂功(每個動作重複十二到三十六次)

前面我們說到, 通過合理的肢體運動, 可以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 同時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今天給大家介紹另一套功能鍛煉, 你知道肩臂功嗎?它有哪些動作步驟呢?通過下文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功能鍛煉

備急千金要方》中載“天竺國按摩法”, 實際上是運用導引與自我按摩相結合的鍛煉方法, 以求“百病除, 行及奔馬, 補益延年, 能食, 眼明輕健, 不復疲乏”。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也很重視肢體損傷固定後的功能鍛煉, 把功能鍛煉活動作為重要治療原則, 提出“凡曲轉, 如手腕腳凹手指之類, 要轉動, 要藥貼,

將絹片包之, 後時時運動, ……或屈或伸, 時時為之方可”。 在《醫說·顛撲打傷》中有一醫案, 介紹了使用竹管的搓滾舒筋方法治療膝關節損傷後遺症, 不兩月, 活動功能恢復如常。 、該書還介紹了腳踏轉軸幫助關節功能活動的鍛煉方法。 以後元代、明代和清代的不少醫家對此療法也都相當重視, 如《雜病源流犀燭》及《古今圖書集成·臟腑身形及諸疾門》等, 在敘述每病方藥治法後, 往往還附以導引法。

實踐證明, 功能鍛煉對治療損傷能起到加速氣血流通, 祛瘀生新, 改善血液與淋巴迴圈, 促進瘀腫消散、吸收的作用;還能促進骨折的癒合, 使關節、筋絡得到濡養, 防止筋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鬆等, 有利於損傷肢體功能的恢復。 目前,

功能鍛煉在傷科臨床中已被普遍運用, 並被列為治療筋骨損傷的基本方法之一。

肩臂功

1.幼鳥受食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 與肩同寬, 兩臂下垂。

動作:1屈肘上提, 兩掌與前臂相平, 提至胸前與肩平, 掌心向下;2.兩掌用力下按至兩臂伸直為度。 上提時肩部用力, 下按時手掌用力, 肩部儘量放鬆, 動作宜緩, 呼吸均勻自然。

作用:增強肩關節的活動能力。 對肩部外傷及肩關節周圍炎引起的粘連、疼痛有防治作用。

2.左右開弓

預備姿勢:兩足開立, 與肩同寬, 兩掌橫放目前, 掌心向外, 手指稍屈, 肘斜向前。

動作:1.兩掌同時向左右分開, 手逐漸握成虛拳, 兩前臂逐漸與地面垂直, 挺起胸部;2.兩上肢仍屈肘, 兩拳放開, 掌心向外, 恢復預備姿勢。 拉開時兩臂平行伸開,

不宜下垂, 肩部稍用力, 動作應緩慢, 逐漸向後拉, 將胸部挺起。

作用:增進肩部肌肉力量, 恢復肩關節外旋活動的正常功能。

3.大鵬壓嗉

預備姿勢:兩足開立, 與肩同寬, 兩肘屈曲, 兩手相疊, 掌心向裡放在胸部。

動作:①由左向右輕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 上下左右迴旋;②兩手由右向左輕按胸部及上腹部、小腹部, 上下左右迴旋。 眼稍上看, 每呼氣或吸氣1次, 兩手輕輕按轉迴旋1周;③預備姿勢同左右開弓, 兩手握拳不按胸, 肩關節由前向後搖轉1周。 亦稱為小搖肩。

作用:同“左右開弓”。

4.雙手托天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 與肩同寬, 兩手放在腹前, 手指交叉, 掌心向上。

動作:①反掌上舉, 掌心向上, 同時抬頭目視手指;②還原。 初起可由健肢用力幫助患臂向上舉起,

高度逐漸增加, 以病人能耐受為度。

作用:對恢復兩臂及肩關節的功能, 輔助治療某些肩部陳傷引起的酸痛有效。

5.蠍子爬牆

預備姿勢:面對(或側身)牆壁站立, 傷側肘關節微屈, 五指分開扶在牆上。

動作:傷側手部用力緩緩向上爬, 使上肢儘量抬舉或外展, 然後再緩緩爬回原處。

作用:對肩部處傷或肩關節周圍炎所致肩關節前屈、外展和高舉功能障礙者有效。

6.手拉滑車

預備姿勢:坐或站立於滑車下, 雙手握繩之兩端。

動作:以健肢用力牽拉帶動傷肢, 來回拉動, 幅度可逐漸增大。

作用:同“蠍子爬牆”。

7.雙手舉鼎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 與肩同寬, 雙手握空拳, 屈肘上舉同肩平高。

動作:①兩拳鬆開, 掌心向上, 兩手如托重物, 兩臂向上用力直舉,

雙目隨兩掌上舉而向上視, 兩掌舉過頭頂, ②兩手逐漸下降, 恢復預備姿勢。 上舉時吸氣, 下降時呼氣並將兩手逐漸握成虛拳。

作用:恢復上肢上舉的肌力。 對頸肩部筋肉勞損、肩關節周圍炎、岡上肌腱炎或因上臂外傷而引起的上舉功能障礙, 通過鍛煉有助於恢復上舉功能。 對嚴重的肩關節周圍炎, 可先練習“雙手托天”勢。

8.彎肱拔刀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 兩臂下垂。

動作:①右肘屈曲, 前臂提起, 掌心向前, 提過頭頂, 然後向右下落, 握住頸項。 左肘同時屈曲, 掌心問後, 由背後上提, 手背貼於腰後;②右掌經頭頂由前下垂還原, 左掌也收回還原;③左肘屈曲, 前臂提起, 掌心向前舉過頭頂, 再向後落, 握住頸部。 右肘同時屈曲, 掌心向後, 由背後上提, 手背貼於腰後:④還原。右臂上舉時,頭向左轉,左臂上舉時,頭向右轉。作用:恢復肩臂肌力,對肩背部筋肉勞損、瘀血粘連引起的肩關節內旋、外旋功能障礙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9.輪轉轆轤

預備姿勢:左手叉腰,右手下垂。

動作:①右臂自下向前,向上,再向後搖轉一圈;②左臂自下向後,向上,再向前搖轉一圈。可反復進行,用力要輕柔,臂部應放鬆。本法可結合前後擺動或彎腰劃圈鍛煉。

作用:可防治外傷後肩關節強直及肩關節周圍炎引起的關節粘連。

10.體後把手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雙手在身體背後,用健手握住患肢手部。

動作:用健手牽拉患手以拉動患側肩關節,一拉一推,反復進行。

作用:恢復肩關節的內旋功能。

11.屈肘挎籃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兩手下垂。

動作:①右手握拳,前臂向上,緩緩屈肘;②漸漸伸直還原:③左手握拳,漸漸屈肘;④緩緩伸直還原。

作用:增強上臂肌力,恢復肘關節伸屈功能。

12.屈肘拗腕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舉。

動作:①右手握拳做前臂旋前動作;②隨後漸漸旋後,上臂儘量不動;③還原;④改右手叉腰;左手作同樣動作。

作用:同上勢緊密配合,可增強上臂及前臂肌力,恢復肘關節伸屈功能及前臂旋磚功能。

結語: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肩臂功,這套肢體運動,對於身體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用來治療肩關節炎等疾病,而且還可以對其他疾病進行預防呢,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手背貼於腰後:④還原。右臂上舉時,頭向左轉,左臂上舉時,頭向右轉。作用:恢復肩臂肌力,對肩背部筋肉勞損、瘀血粘連引起的肩關節內旋、外旋功能障礙等有輔助治療作用。

9.輪轉轆轤

預備姿勢:左手叉腰,右手下垂。

動作:①右臂自下向前,向上,再向後搖轉一圈;②左臂自下向後,向上,再向前搖轉一圈。可反復進行,用力要輕柔,臂部應放鬆。本法可結合前後擺動或彎腰劃圈鍛煉。

作用:可防治外傷後肩關節強直及肩關節周圍炎引起的關節粘連。

10.體後把手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雙手在身體背後,用健手握住患肢手部。

動作:用健手牽拉患手以拉動患側肩關節,一拉一推,反復進行。

作用:恢復肩關節的內旋功能。

11.屈肘挎籃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兩手下垂。

動作:①右手握拳,前臂向上,緩緩屈肘;②漸漸伸直還原:③左手握拳,漸漸屈肘;④緩緩伸直還原。

作用:增強上臂肌力,恢復肘關節伸屈功能。

12.屈肘拗腕

預備姿勢:兩足分開站立,左手叉腰,右上肢屈肘上舉。

動作:①右手握拳做前臂旋前動作;②隨後漸漸旋後,上臂儘量不動;③還原;④改右手叉腰;左手作同樣動作。

作用:同上勢緊密配合,可增強上臂及前臂肌力,恢復肘關節伸屈功能及前臂旋磚功能。

結語:這篇文章主要給大家介紹了肩臂功,這套肢體運動,對於身體是非常有益的,它不但可以用來治療肩關節炎等疾病,而且還可以對其他疾病進行預防呢,喜歡的朋友可以試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