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進餐順序影響血糖升降

現實生活中, 人們採取什麼樣的進餐順序, 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的, 但事實上, 有很多吃法是不符合養生原則, 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對於糖尿病患者, 要控制血糖, 食物的選擇固然重要, 正確的進餐順序更不容忽視, 它能幫助糖尿病患者不自覺地控制進食量, 調整飲食結構。

正確的進餐順序應該是:湯→青菜→飯→肉→半小時後水果。

餐前先喝湯, 尤其是喝熱湯既有暖胃的作用, 又能夠緩解饑餓, 避免狼吞虎嚥。 湯應以清淡為主。

喝完湯後先吃粗纖維的蔬菜, 增加飽腹感, 就會不自覺的減少後面主食的攝入。

主食應粗細搭配, 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如小米、窩頭等, 這些粗糧在胃裡消化的時間長, 血糖上升較慢, 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升高

肉類應放在主食後食用。 進食一定量的主食後, 攝入的肉類自然會相應減少, 從而減少油脂攝入。 另外, 最好應用較為清淡的烹調方法, 避免油炸。

餐後半小時吃水果, 有助於消化。 因為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 無需消化, 而是直接進入小腸被吸收。 主食及肉食等含澱粉和蛋白質成分的食物, 則需要在胃裡停留一兩個小時, 甚至更長。 如果餐後馬上吃水果, 消化慢的澱粉、蛋白質就會阻礙消化快的水果, 在胃內攪和, 水果在體內高溫下容易腐爛, 產生毒素, 從而引發腸胃疾病。

小編提醒:很大部分人的習慣都是先吃飯後喝湯, 飯後吃一個水果, 這樣看似人人都有的常規生活習慣其實是錯誤的, 我們糖尿病人瞭解了以上的知識, 更要在平時的飲食注意進餐的順序, 這樣不僅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和養胃, 更有利於糖尿病人的降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