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從中醫角度解析癲癇診斷相關內容

中醫在兩千多年前就能對癲癇作出診斷, 主要是根據癲癇的臨床特徵。 第一是反復性。 《黃帝內經素問·長刺節論篇》最早作了記載:"病初歲一發, 不治月一發, 不治月四五發, 名曰癲病。 ”第二是自解性。 巢元方首先指出:"病發時, 身軟, 時醒者謂之癇。 "”第三是症候特點。 最主要的是突然發作, 主要表現有:神昏, 抽搐, 吐痰沫, 瞪眼直視, 面目相引等。 《活幼心書·卷上·癇症》概括為:"嚼沫牙關目上翻。 "《醫宗金鑒·卷五十一·癇症門》概括為:"發時昏倒搐涎聲。 ”其次:中醫診斷癲癇的四診要點。

1、望診

①望神情:主要注意眼神, 若清澈靈活,

炯炯發光, 此心神無傷;若渾濁發呆, 則心神受蒙。

②望面色:紅潤有澤則氣血調和;兩顴發赤為胃有積熱;面色萎黃是脾胃虛弱;面灰帶黑乃肝腎虧損, 病重難治。

③望唇、舌:唇紅, 脾胃多積熱;唇、舌生瘡, 心胃火盛;舌質紅絳多熱, 台質淡嫩多脾虛, 舌質尖邊赤為心肝有熱, 舌質暗紅為血瘀。 舌苔黃為裡熱, 舌苔黃膩乃痰熱內蓄, 白厚多積滯, 剝脫苔常為積滯夾蟲之候。 口流清涎不斷為脾虛濕盛。

④望形態:多動不能靜止乃心肝火盛;懶動、走路不穩為脾腎兩虧。

⑤望發作狀態:見到患兒犯病, 在積極處治的同時, 要注意觀察抽搐的形式, 是全身抽搐, 還是半身抽搐, 是點頭痙攣, 還是口眼相引。 有無失神, 有無栽倒, 有無轉圈, 有無奔跑, 有無吐痰沫,

有無尿失禁。 發作時間多久, 發作後又有什麼表現。 "百聞不如一見", 親眼見到有助於正確診斷和辯證。

2、聞診

①聽語言:多言好語是心肝有熱;沉默寡言是心脾兩虛。 聲音宏亮肺胃氣實;聲音低沉、無力, 是脾肺氣虛。

②聽痰鳴吼叫:見到患兒犯病時, 要聽有無痰鳴吼叫;如果有要注意聲響高低, 時間長短。 一般聲響高、時間長多為痰熱;聲響微、時間短多兼氣虛。

3、問診

①問病史:首先要問清楚第一次發病的年齡、季節, 是白天還是夜晚。

犯病前得過什麼病, 有否顱腦外傷、高熱驚風、瘟疫發痙。 特別要注意詢問胎兒時母親的精神、飲食、勞逸、疾病情況, 以便盡可能地找到病因。 緊接著要詢問發作的全過程。 總病程多長;每次犯病間隔多長時間;有否誘因;重點要瞭解發作時的狀態。

發作前有否先兆;發作期有無神志喪失;抽搐的形式與程度;歷時多久;發作後有無頭痛、嗜睡、癱瘓或哭叫, 或狂亂;通過對這些情況的瞭解, 為診斷和辯證提供依據。

②問睡眠:是否安穩;有否手足蠕動、眼球轉動、驚起、狂叫或哭鬧;顏面肌肉有否小的瞤動;一般睡眠安穩病情穩定, 不安穩往往是犯病的先兆;有些如手足蠕動, 顏面肌肉抽動、驚起、狂叫本身就是癲癇發作。

③問二便:要問小便是否通暢;尿色是黃是白;一般小便通暢, 顏色淡黃清亮為宜, 若尿多色白, 多為腎虛寒;尿少、色深黃提示裡熱已盛。 問大便是否秘結;一般大便暢通、無秘結、不惡臭為宜;若大便幹結、惡臭, 此腸胃積熱盛。

④問精神狀態:是安靜,

還是煩躁、多動;能否接受教育和自控;有否任性和不避危險;一般安靜, 能夠聽話, 並知善惡、好歹, 不聽勸說, 一意孤行, 甚至打人毀物, 多為心肝兩經熱熾, 病情重, 或預示將犯病。 若對周圍事物麻木不仁, 無反應, 無表情, 多為心神受蒙蔽, 智力受到嚴重影響, 預後不良。

4、切診

①切脈:我曾經分析了127例癲癇病人的脈象, 其中滑脈占26·8%, 弦脈占19·0%, 數脈占30·7%, 其它細、沉、弱、緩占23·5%。 滑脈為痰盛, 弦有肝風, 數為裡熱, 細、沉、弱、緩乃脾腎、氣血虛象。

②觸腹:重點查看腹部有否灼熱、脹滿。 有灼熱、脹滿者多有積熱。

中醫診察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望、聞、問、切四診, 它們是辯證論治的基礎。 通過四診瞭解病因、分析病情、判斷預後、指導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