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練習太極的“三不動”原則

在改革開放的幾十年內, 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提高了, 全民養生熱得浪潮是一浪高過一浪。 近年來, 太極拳運動又開始熱門起來, 很多單位紛紛展開太極拳的普及教學, 無論男女老少紛紛齊上陣。 太極拳雖然簡單易學, 但是講究“三不動”。

拳動作似手錶的錶芯, 一環扣一環, 每個動作十分嚴謹, 隨意不得大意不得。 太極拳的每個動作, 由陰動和陽動組成。 陰動的起點是陽動的止點, 陽動的起點是陰動的止點, 陰陽變化和諧自然。 這是玄而妙的“陰不離陽、陽不離陰, 陰陽相濟”最佳的詮釋。 而也有專業太極練習人士總結出練太極拳的三個三不動、手上三不動、肢體三不動。

手上三不動

手上三不動, 即在推手技擊中, 與對方接手, 在接觸點上要不動、不丟、不頂。 手上三不動是筆者在多年觸點上要不動、不丟、不頂。 手上三不動是筆者在多年修煉身知體悟中, 身上三不動功夫的延伸舒展到手銷, 是太極拳周身上下綜合功力在手上的反映。

請聽先賢對手上三不動的論述:

“能從人, 手上便有分寸”, “挨何處, 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 ”手上三不動是拳上一陰一陽修煉而得。 實際操作也要周身松空之後, 出手不能有力, 身上動不丟不頂。 不動是中定, 亦可以說為陰陽平衡, 周身內外相合, 上下肢相隨, 松空腰胯, 身上可以出現中定功夫, 中定是陰陽平衡在雙方接觸部位的反映。

中定不是局部功夫, 請拳友體會。

肢體三不動

手動腳不動, 腳動手不動, 手腳齊動

在太極拳的體用結合實踐運用中, 練拳、推手、技擊, 在大多情況下, 均為手動腳不動, 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 手腳上下同時運動。

以楊禹廷83式拳為例:抱虎歸山4動(單動為陰, 雙動為陽)

1動:兩掌前伸(手動腳不動)。

#p#副標題#e#

2動:兩掌展開, 面東漸至而南, 右臂從向東漸向南漸至向西, 運行180°(腳動手不動)。

3動:兩腕上棚, 左右臂向正南面前上方交叉, (手腳齊動)。

4動:兩掌交叉下落, 松肩垂肘, 以兩碗與肩平(手動腳不動), 曲膝微蹲(腳動手不動)。

以手動腳動不動, 手腳齊動之拳法練拳可以練出功夫。 太極拳陰陽變化、虛實開合, 松空柔化的味道出來了,

令人陶然拳醉, 其妙其樂, 樂在拳中。 此拳法在推手、技擊運用也是上乘功法。 再示腳動手不動推手一例:雙方接手後, 防方在手的接觸點上, 以中定功法堅持三不動。 對方進攻, 防方進攻, 防方腳動手中定不動, 弓步變從步。 對方攻多少, 防方退多少, 如攻一尺退一尺, 攻二尺退二尺, 對方定步進攻已到極限, 此時防方腳不動手動, 回撤一寸對方都失控。 此拳法雙方可試, 極為靈驗。

周身內外三不動

練拳、推手、技擊三不動:一不要有動意, 二不主動, 三不妄動。 相反, 最忌動意在先。 在推手、技擊實戰運化中, 身上主動, 主動上前、主動後退、主動出擊、妄動化解來力。 遇對方對來手, 不管長手、短手, 為了早些擺脫困境, 妄動其身,

搖頭擺尾、閃腰挪胯, 左右搖擺脫困境, 妄動其身, 搖頭擺尾、閃腰挪胯, 左右搖晃, 蹲站起伏, 進退無常, 急躁求勝, 腳跟不穩, 身形散亂, 求勝不得失去信心。

在行拳操作中, 全然不知動中求靜後發至之技擊要素。 也不去體味動靜相兼的“一處有一處虛實, 處處總此一虛實”之拳理, 不管不顧陰陽變化之規律, 動與動上下不銜而主動妄動, 不是求內部的自然運動, 破壞自身的平衡, 沒有平衡不攻自破。 在打拳過程中, 不可有動意亦不要主動。 例如, 在弓步變坐步時, 虛腿變實腿後, 實腿要實足, 一條腿足以支撐全身。 實腿變為虛腿後, 要虛淨, 腳尖自然逐漸上揚, 腳後跟虛著地, 虛腿空虛不掛力方算完成了腿的虛實變化。 如果過於急躁虛實突變,

功夫不會上身不如不練。

不管是出於養生保健的目的, 還是出於治病療疾的目的, 大家在練習太極拳時的重點在於按規矩練拳, 要按照規範的動作行功, 且要做到循規蹈矩不可出現隨意性, 才能將太極拳的功效發揮到最大。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