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很多疾病都可以通過對穴位的處理來進行治療, 比如讓人苦惱的陰虛火旺同樣可以通過穴位來治療, 但在此之前必須要找准穴位, 據專家介紹, 陰虛火旺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四個。
1、揉二馬。
二馬穴又名二人上馬, 位於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指關節後凹陷中。 操作時, 按揉此穴100~300次。 具有滋陰補腎, 順氣散結之功效。 能滋陰潛陽, 使腎水上滋於心。 此法為交通心腎, 調和陰陽之常法, 並能利尿通淋, 使水從小便而去。
2、擦湧泉。
湧泉穴位於足掌心前1/3與後2/3交界處凹陷中。 操作時, 術者以拇指螺紋面著力, 來回推擦此穴100次左右。
3、運內勞宮。
內勞宮位於手掌心中, 屈指時中指端與無名指端之間中點。 操作時, 術者用拇指指腹自小指指根按運, 經掌小橫紋、小天心至內勞宮止, 運10~30次, 能清心、腎兩經虛熱。
4、曆兌穴。
這個穴位很痛, 用力度稍輕一點, 左右兩穴各堅持按了60下。 每天早晚左右都做, 兩穴各點按了60下, 一般的兩天就好了。 曆兌穴是胃經的井穴, 曆兌穴部位在第二趾外側, 趾甲角旁約0.1寸。 具體說就是第二趾外側沿趾甲的外側緣和根部的垂直線交叉點處。 按摩這個穴能治療陰虛火旺。 這個穴善能引口唇的邪熱下行, 口唇類的炎症和疾患, 點按這個穴位會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