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產寶寶要懂得科學護理

早產寶寶是指胎齡不滿37周而出生的寶寶。 早產寶寶全身尚未發育成熟, 抵抗力很差, 死亡率極高。 為了使早產寶寶健康, 那就要懂得科學護理

科學護理防早產兒夭折

科學護理的關鍵在於四個因素。

一為保暖:室內溫度保持在27-28℃, 相對濕度55-65%。

由於一般居室的溫濕度很難達到這些要求, 因此早產兒出生後可以放置在暖箱中。 二為體位:早產兒的頭應偏向一側, 使口中的粘液外流, 避免粘液或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窒息。 三為餵養:由於早產兒成熟度不同, 其吸吮能力也有所不同, 因此, 可以採用不同的餵養方法。

四為預防感染:這是提高早產兒生存率的關鍵。 早產兒不能與患有感冒、氣管炎、腹瀉等疾病的人接觸, 護理者要注意穿隔離衣。

陣痛並非早產信號

據統計, 每十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會提前來到人間。 而在妊娠24個周到32個周之間想要早早來到人世的小寶寶, 醫生們都會採用各種各樣的方法, 盡可能地讓他們在媽媽肚子裡待得久一些, 哪怕是多待一天也好。 因為即使是短短的幾天也會使早產寶寶的成活幾率大大提高。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 並不是所有的陣痛都會導致分娩的開始。

准媽媽有時會感到肚子一陣陣的發緊, 或者小腹感覺異樣, 與正常的陣痛不同, 很可能是身體在做分娩“練習”。 但是如果劇烈難忍,

或者出現其他異常情況, 准媽媽應該諮詢醫生。 只有專業人士, 才能分辨出究竟是准媽媽不舒服引發的無害陣痛“練習”, 還是身體在發送報警信號。

臨床門診中, 醫生會幫助1/3的准媽媽解除警報, 告訴她們這不是“正式”的陣痛。 准媽媽於是又可以回家了, 並且帶著醫生的忠告:保持心情放鬆。 有早產跡象的准媽媽, 醫生會對她們進行血液檢測, 並根據檢測的結果對症治療。 其中有1/3的准媽媽, 她們提前到來的疼痛非常劇烈, 可能預示著孩子就要來到人間了。

現代醫學已經能夠幫助胎兒平均在媽媽肚子裡多待上9天。 這段時間可以用來促進未出生寶寶肺部的發育成熟。 此外, 有早產可能的孕婦應該在醫院接受特殊護理。

出院後更需精心養育

專家指出, 早產兒出院後, 爸爸媽媽不要以為寶寶就平安無事了。 由於早產兒免疫力低下, 抗病能力弱, 因此, 首先注意的是不要使早產兒傳染上疾病。 為此, 除了專門照料寶寶的人以外, 其他人員不要接近寶寶;同時, 也不要在家餵養小貓小狗, 因為貓狗身上往往帶有病菌;另外, 室內空氣要清新, 常開窗戶通風換氣。 冬天要注意保暖, 不要讓風直接吹到寶寶的身上。

由於早產兒機體狀況很弱, 因此不要讓早產兒消耗體力, 不要加重早產兒的心臟負擔, 而保暖和安靜對早產兒顯得更為重要。 此外, 早產兒會經常嘔吐。 早產兒易發生紫紺, 就是局部或全身因血液中缺氧, 皮膚和黏膜變成了青色的症狀。 這是早產兒的危險信號,

爸爸媽媽要特別地留心, 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早產寶寶的護理一定要注意採用科學的方法, 更需要父母的精心呵護, 不要讓寶寶受到任何感染, 要保暖安靜, 這樣才能讓早產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