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像學的進步,
越來越多輕症病人以及初期無明顯跡象的隱性中風病人被早期診斷出來,
再加上環境污染、人們不良生活習慣、‘四高’等慢生疾病的增多以及社會心理問題和情感障礙等高危因素,
腦卒中正越來越具年輕化趨勢。
”譚峰指出:“許多中青年人生活習慣中的通病,
如‘五少’,
對身體健康有著長期的影響,
都是引起腦卒中的原因。
此外,
不運動也是危險因素之一。
超過50%的中風患者會留有後遺症,
如偏癱、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等。
發生腦卒中前,
身體會先發出一些信號,
如果能及時認識到這些發病信號,
及早處理,
是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對於出血性腦卒中,
由於顱內壓力增高,
患者一般會伴有頭痛、噁心甚至嘔吐的症狀。
腦卒中由於起病突然,
來勢兇猛,
家人或朋友一旦看見病人突然暈厥倒地,
只要出現“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三種症狀的其中任意一個,
就要毫不遲疑地將患者送醫院。
在護理發病的患者時要防止患者因大腦壓力過大導致突發性嘔吐,
托住患者的頸部,
讓他保持臉朝上、頭歪向一側的位置,
馬上用餐巾紙或衣角清理患者的呼吸道,
避免窒息,
然後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同時觀察生命體征,
如脈搏、瞳孔、呼吸等,
儘快將他送到就近急救技術好的醫院。
緊急搶救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發病後3至6小時內的腦卒中“黃金搶救期”,
通過常規治療以及靜脈溶栓可以最大限度減少腦細胞的死亡,
從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