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解析結石病的具體症狀

膽石病的症狀表現取決於膽石發生的部位, 有原發於膽囊、膽總管和肝內膽管, 也有同時發生在膽囊與膽管, 或同時發生在膽總管和肝膽管。 那麼結石病都有哪些症狀表現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結石病的症狀表現。

結石病的症狀主要如下:

膽囊結石

膽囊內的結石一般不產生絞痛, 但由於胃腸道及膽道功能障礙, 胃及膽囊排空延緩, 間接影響胰腺的功能, 可在中上腹或右上腹產生飽合感, 有時胃部有灼熱、暖氣、吐酸及腹脹, 在攝取油膩食物後更加顯著。 有不少人認為, 消化不良患者中, 40%是由於膽道疾病所致。

膽石症伴有膽道感染時可有發熱、右上腹疼痛及膽囊部位的壓痛。 膽囊多不腫大, 不能觸及;如結石巨大或數多且粘著於增厚的膽囊底部位則可觸及;如結石伴有急性化膿性膽囊炎, 右上腹可出現絞痛, 亦可高熱、嘔吐、黃疽等。 膽囊結石多不出現黃疽, 若有黃疽, 多由於炎症波及奧狄氏括約肌及肝臟, 使膽汁排泄不暢所致。 有不少膽囊結石患者可無任何症狀與體征, 只在健康檢查時發現, 此稱無症狀性結石。

膽囊管結石

結石阻塞膽囊管時, 除產生絞痛外, 可引起膽囊膨脹。 在慢性病例中, 由於結石長期嵌頓于膽囊管, 或膽囊管的短痕性狹窄, 膽囊常極度膨脹, 囊內充滿稀粘液, 右上腹可觸及腫大的膽囊。

如伴有細菌感染, 可產生膽囊積膿。 由於膽囊內壓力增高, 膽囊發炎或供血受阻, 可引起膽囊壁壞疽與穿孔、膽囊周圍膿腫、彌漫性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此時患者除表現劇烈絞痛外, 常伴有高熱、腹脹、腹腔積液, 水和電解質紊亂, 腹肌緊張、腹膜刺激征等症狀, 由於膽液流入腹腔導致大量失水、內臟水腫, 形成化膿性腹膜炎, 患者極易出現休克, 臨床需急症處理。

膽總管結石

膽總管內的結石可來自膽囊亦可原發于膽總管。 膽石初入總膽管或由於擴張的總膽管移至壺腹部時, 常產生絞痛, 可伴有阻塞性黃疽。 有時膽石可在膽總管下段與膽道口壺腹之間上下移動, 發生間隙性梗阻及膽管炎。 高膽總管梗阻引起急性阻塞性化膿性膽管炎時,

則黃值加重、寒戰、高熱、白細胞升高, 甚至出現血壓下降、昏迷等中毒性休克現象。 當膽石移動位置或自膽道口壺腹排出時, 黃疽及高熱症狀可趨消退。 膽管感染及梗阻可累及肝臟, 併發肝炎、肝臟腫、肝靜脈血栓形成及膽汁性肝硬變, 引起肝腫大、腹水、脾腫大及出血等症狀。 膽石嵌入膽道口壺腹時, 表現持久性的黃疽且伴皮膚搔癢。 除在持久性黃疽發生前常有絞痛外, 通常不發生絞痛。 由於慢性膽汁鬱積及膽石並存的膽道感染, 常引起梗阻性膽汁性肝硬變, 臨床表現除明顯黃值外, 還有腹脹、腹水、肝脾腫大、出血甚至昏迷等症狀。 此外, 由於膽道口壺腹部梗阻, 膽汁可返流至胰管而引起急慢性胰腺炎,
表現左上腹痛, 噁心嘔吐, 便秘, 黃疽及血清或尿澱粉酶升高等症狀。

肝內膽管結石

肝內膽管結石是指肝內膽管系統內的結石, 多數伴有總膽管結石。 結石可原發於肝內, 並可繼發于膽總管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管狹窄部位。 膽石可散在於左右肝葉的各級膽管內或尚限於肝內一處或數處。 不同部位的結石, 其放射疼痛的位置不同。 肝右後葉的膽管結石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 左肝管結石疼痛放射至劍突下及胸部。 患者自幼年即有多次腹痛, 畏寒發熱, 黃值發作的病史, 肝功能有損害, 而膽囊功能可能正常。 本病的併發症多且較嚴重。 較常見的有肝內化膿性膽管炎、肝膿腫、膽囊出血等。 此外, 肝內結石的脫落, 是造成肝外膽管術後短期內復發即所謂"殘餘結石"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 有人發現1/3的肝膽管結石病例, 其大膽管上有輕重程度不同的細胞增生, 認為這是癌前病變。

膽道術後綜合症

此外少數膽石症患者手術治療後仍有症狀如腹痛、腹瀉、便秘、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暖氣、黃值, 有人稱之為“膽道術後綜合征”。 我們認為其病因主要是由於殘留結石、復發結石, 逆流性膽管炎, 腸粘連或膽管狹窄等原因所致。 此類病人約占膽道手術病人的百分之二十。

以上是介紹了結石病的症狀,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了結石病的症狀, 請一定要到正規的醫藥進行治療, 千萬不要耽誤病情, 造成嚴重的傷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