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養生在於"內養正氣"

養生的種類有很多種, 養生的理論也很多, 下面就說說中醫的養生之道。 一起來看看吧。

人對於自然並不是無能為力, 身體的疾病往往是可以很好地預防, 傳統中醫認為只要五臟元真(真氣)充實, 營衛通暢(指人的周身內外氣血流暢), 則抗病力強, 則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人即能有和諧健康。 因些四季養生保健的最根本的宗旨在於“內養正氣, 外慎邪氣”。

“內養正氣”是中醫養生的最為根本, 任何一種中醫養生之道的最終目的都是為在保養正氣。 保養正氣就是要保養機體的精、氣、神。 人體諸氣得保, 精和神自然得到充養,

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 即“五臟元真通暢, 人即安和”。

“外慎邪氣”是中醫所要警告我們外界的一切都是致病的因數, 要預防必須要“治未病”, 做到預防疾病、有病早治、生活要節制等各方面來調攝養生。

中醫認為, 邪氣剛入於人體之表, 應當即時治之, “勿使九竅閉塞, 如此則營衛調和”, 病邪就不會由表入裡, 病勢也就不會由輕變重而損害正氣, 是養生祛病益壽之妙法。

所謂的外慎邪氣另一所指是對自我的生活應要重節制, 忌“貪”字。 如:起居有常, 起臥有及時雨, 不貪睡, 堅持身體的鍛煉, 做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衣服打扮以舒適為宜, 並根據氣候變化而增減衣物, 不應天氣寒冷而保暖過度, 也不應天熱貪涼而少著也罷;在飲食上要做到五味適中,

五穀相配, 飲食應隨四時而變, 忌貪飲食暴食或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 應要注重情操的陶冶, 坦然地對待事件,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良好的心態能夠改善身體的狀況, 防止身體及心理疾病的發生。

心態多一個人來說很重要, 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揚正氣, 才是養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