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已然來到, 冬天的腳步也近了。 入冬之後, 天氣寒冷, 人們習慣喜歡食用熱食來取暖健身, 而把冷涼食品拒之口外。 其實這裡存在著一個誤區, 在嚴寒的冬天, 若能適當吃些冷食, 反而對身體有益, 更是冬季養生的一種另類保健方法。
適當食些冷飲
冬天人的肺腑火盛, “上火”現象似乎還不少, 故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 冬天外界氣候雖冷, 但人們穿得厚、住得暖、活動少, 體內積熱不能適當散發, 再加上冬季飲食所含熱量較高, 很容易導致胃肺火盛, 甚至出現“火盛三焦”現象, 即:上焦蘊熱, 表現為舌尖赤紅、舌苔黃厚,
冬季吃些冷飲, 旨在消“火”, 不但效果較快, 而且也是一番別致的享受。 當然, 冬天吃冷飲也要因人而異, 尤其是胃腸功能欠佳的中老年人慎食。 同時, 冷食只能起到帶走體內一部分熱量的作用, 治標不治本, 所以再吃些性冷的食物, 如蘿蔔、蓮子、松花蛋等, 效果更佳。
適當吃點涼菜
冬天寒冷, 人們喜歡吃油脂多、高熱量的食品, 加之戶外活動少, 因此易發胖, 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 為了不增加體重, 除了注意體育鍛煉外, 多吃些涼菜, 能迫使身體自我取暖,
常喝涼開水
若能經常飲用涼白開水, 則有預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膚病之功效。 尤其是早晨起床後喝杯涼開水, 既能使肝臟解毒能力和腎臟排洗能力增強, 促進新陳代謝, 加強免疫功能, 又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