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對人體影響秋天氣溫漸低而氣壓漸高人體出汗減少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日那麼盛但脈管仍帶有擴張的餘勢故秋季正常脈表現為輕虛而微浮似羽毛狀。
秋天的本質在一個“涼”字, 俗稱“秋涼”.正是這種氣溫漸低的“涼”,常常容易誘發出各種疾病, 例如誘發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膽絞痛、栓塞、中風等病症。 秋天涼冷的氣候常使人精神和情緒上出現波動, 常表現為乏力, 不愉快, 失眠, 頭暈和易激動等。
秋季氣候對人體影響
1、秋天氣溫漸低而氣壓漸高, 人體出汗減少, 血液流向體表不如夏日那麼盛,
2、秋季空氣乾燥, 可使氣管、喉、肺等呼吸道彈性降低並易產生微小的裂口, 纖毛活動減少, 使排出異物的功能減退。 呼吸道血流減少, 從而降低了吸氣功能。
3、秋季易發疾病, 如急性胰腺炎、鳳濕熱、哮喘、慢性腎炎、感冒等。
4、秋季冷空氣活躍, 可促使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心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膽結石絞痛等病發作。
5、秋季氣候易誘使人精神及情緒上的波動, 表現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頭痛和易激動等。 尤其在天氣變化前數小時中, 上述症狀更易發生。
1、合理膳食, 以防燥護陰、滋陽潤肺為準則
秋季天高氣爽、氣候乾燥, 秋燥之氣易傷肺。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強身健體
秋季天高氣爽, 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 在此季節老年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 是秋季保健中最積極的方法。 秋季要早睡早起, 晨起後要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 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秋季養生的方法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 可從中醫所謂的“肺”著手。 因為“秋三月, 肺氣旺”,肺不但氣旺, 也是最易被侵犯的臟器。 使肺氣旺而不受外邪之侵, 是秋季非藥物性養生的基本方法。
1、咀嚼鼓漱:每天晨起和臨睡前, 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樣(張大口)作上下顎運動100次。 然後閉嘴, 舌抵上顎鼓漱100次, 使津液滿口, 徐徐咽下。 反復36回。 咀嚼時, 顎部肌肉會將滯留在左側頭部的血液向下牽引,
2、壓揉承漿:承漿穴在唇下凹處, 以食指用力壓揉, 即可感覺口腔內會湧出分泌液。 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時, 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 口渴即可消失, 不必反復飲水。 這種分泌液不僅可以預防秋燥, 而且含有可延緩衰老的腮腺素, 同時可使老人面色紅潤。 本法簡捷實用, 作為長期保健可以不受時間、場所的影響, 隨時應用。
3、秋季敲法:肺與大腸相表裡, 由於秋燥易導致大腸蠕動變慢, 形成季節性便秘。 專家介紹一種敲法。 眼睛的正下方頰貴處, 是大腸經絡貫通處, 只要有規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顴骨四周, 就可使腸功能恢復正常。 方法:併攏食、中、無名指, 以指肚有節律的輕敲。 早餐後10~15分鐘,
4、“嘻”字功:為古代呼吸鍛煉的呼氣法之一, 有“去肺家一切積氣”,“出肺中之濁氣”的健肺功能。 方法是在空氣清新處站立片刻, 儘量吸入新鮮空氣, 稍頓一下, 然後口中發出嘻(xi)音, 漸漸呼出濁氣, 反復36次。 “嘻”字音可以清肺。 對外感發熱咳嗽、痰涎上湧、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等, 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提供“秋季養生注意這些潛規則”閱讀, 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秋季養生注意這些潛規則”內容, 希望你通過“秋季養生注意這些潛規則”,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