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兒時太“乾淨”,長大易得心臟病

但不讓兒童接觸細菌, 對孩子成長也沒好處。 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 兒童如果過分講衛生, 長大後患病的可能性會增加;如果讓孩子們稍微“髒”一點, 孩子成年後對某些疾病會有更強的抵抗力。

研究小組於1980年至2002年, 對3327名在1980年出生的菲律賓兒童進行了跟蹤調查。 研究人員細緻地觀察了兒童身處的衛生環境和衛生條件, 如他們身邊是否有牲畜或寵物等, 並對比了受調查兒童體內反應蛋白的增加情況。 反應蛋白是人患炎症時在血清中含有的蛋白, 健康人的血清中很少有反應蛋白。

研究發現, 調查物件在兒童時期的確比美國兒童更容易感染疾病, 但一旦成年, 他們血清中的反應蛋白卻比美國同齡人少得多:調查對象每立升血含0.2毫克反應蛋白, 美國人則平均每立升血含1.5毫克。 血清中含反應蛋白較多, 會增加患心血管病的風險。

研究小組組長麥克戴德指出:“在美國, 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來防止兒童感染細菌, 但同時, 我們卻剝奪了孩子自身抗擊外部細菌侵犯的能力。 ”人的自身機制可以設法保護自己, 這種機制就是在不斷同細菌作鬥爭的同時產生、成長、壯大的。 到成年時, 其體質就可以防禦外部細菌的侵犯。
小編語:當然文中僅提到關於細菌之類的“髒”, 對於像某些金屬如鉛、汞、鋁等則不宜讓兒童接觸,

以免損傷他們的神經系統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