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會不自覺的做著這件事, 那就是耳朵一癢的時候就去掏, 工具可能是耳挖, 也可能是棉簽, 更甚至是指甲, 但是大家知道嗎?如果你耳朵一癢你就去挖的話, 很容易會誘發疾病, 影響身體健康。
耳屎是怎麼形成的?
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 是外耳道皮膚上的耵聹腺分泌一種淡黃色、粘稠液體。 耵聹可以阻擋從外界進入外耳道的汙物, 黏附灰塵和小蟲, 以保護耳膜;同時, 它覆蓋於耳道皮膚表面, 能使皮膚保持一定濕度。
耳屎, 挖還是不挖?
其實, 耳道健康的人是不需要頻繁挖耳的, 只有在耳屎過多導致耳部不舒服時才需要掏耳朵。
別這麼掏耳朵!
如果方法不當, 會將耳屎推向深部, 堵塞耳道, 影響聽力;如果挖時用力過度、使用尖銳的挖耳器具, 會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耳膜, 細菌趁機侵入, 就會形成外耳道炎;還有人挖耳時將異物如棉花、火柴頭等遺留在耳道內。
常掏耳朵有什麼潛在危險?
常掏耳朵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 阻塞毛囊, 反而促進細菌生長, 導致耳道奇癢、流黃水, 並且使外耳道皮膚長期慢性充血,
清理耳朵的正確方法
1.保持外耳道乾淨。 可用鹽水、嬰兒油、礦物油和專門的耳道清潔油來清洗耳朵, 配合專門的滴耳器, 另外清潔液體可先通過塗抹在手腕上測試自身是否對其過敏。
2.清理耳朵時避免被人觸碰或驚嚇。 清理時一定要避免讓人不經意的碰到, 特別是受到擦撞或驚嚇, 很容易弄破耳膜而導致中耳炎或聽力受損。
3.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 掏耳朵如果太用力, 會摳破皮, 太深會弄破耳膜。 因此在掏耳朵時, 如果有碰到東西的感覺就要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