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 中醫指的是人體內氣和血的統稱, 其是人類生存的根本。 中醫學認為氣和血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共同維持生命活動。 人體氣血不足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 引發各種疾病的出現。 養好氣血可以讓你的氣色看起來很健康, 讓你年輕好幾歲, 那麼, 女人該如何養氣血呢?
氣血不足有什麼危害?
1、怕冷
常說氣血不足容易怕冷, 其實是因為人體的熱量是靠血液的迴圈來輸送的。 氣血不通則氣起不到溫煦和防禦的作用, 而血也不能滋養 器官, 從而出現怕冷和疾病現象。
2、潮熱
氣血不通還會引起潮熱,
3、疼痛
氣血不通會引起疼痛, 同時伴隨著胸悶、食欲減退、腹脹、肢體麻木等現象。 由於氣不能推動血液運行, 身體組織得不到滋養, 自然容易出現病痛。 而氣的不運行也不能起到溫煦、防禦和固攝作用, 疾病容易入侵。
4、或胖或瘦
氣血不足不僅僅會出現消瘦, 也容易肥胖。 一般氣不足則胖, 血不足則容易消瘦。 氣血不通、氣血的瘀滯, 使身體的代謝下降, 脂肪的分解代謝緩慢, 自然出現肥胖。 而脾胃失調導致血和氣的不充足, 自然食欲不振, 身體乏力, 出現消瘦。
中醫養氣血有五步驟
第1步: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
第2步:養肝血
肝藏血, 主疏泄, 調氣機, 有助脾胃運化, 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 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 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 導致氣血耗傷。 此外, “人臥血歸肝”, 科學研究發現, 人在睡眠時, 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 肝臟血流量的增加, 有利於增強肝細胞功能, 提高解毒能力。 因此, 切忌生氣、熬夜,
第3步:食藥膳
補氣可食“四君子湯”, 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有益氣健脾之效。 取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 與羊肉燉食即可。 補血可用“四物湯”, 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是中醫養血的經典藥方。 取白芍、當歸、熟地黃、川芎, 放入水中, 空腹熱服。 此外, 用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何首烏、枸杞子、阿膠、丹參等中藥與補血的食材如紅棗、龍眼肉、山楂、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豬肝、豬血、烏雞、紅糖等一起, 做成可口的藥膳, 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之效。
第4步:遠寒邪
中醫認為, “血得溫則行,
第5步:多運動
運動是調養氣血必不可少的環節, 有助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 讓人吃得香、睡得好。 此外還能疏通經絡, 促進氣血運行。 平時可選擇一項自己喜愛的運動, 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極拳等。 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運動前要做好熱身, 讓關節活動開的同時, 降低心臟負荷。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中醫養氣血的五個步驟, 女人養氣血既要注意飲食食療, 也要注意運動鍛煉, 適當的運動能促進氣血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