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原本高高興興的和家人一起回老家挖野菜, 發生這件事, 卻讓我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
按照往常慣例, 到下午4、5點左右, 我們就開始準備返程回家了。 可這次卻並沒有照常進行。 在我們正準備收拾東西走的時候, 傳來了我侄子大哭的聲音。
家人趕忙尋著哭聲找, 發現我侄子坐在庭院的地上嚎啕大哭, 在他的腳邊, 一個坦克車被摔的像被肢解過一樣。 我很熟悉這個坦克車, 這是我侄子最喜歡的一輛汽車玩具, 知道今天我們要一起回老家, 他專門帶著他的坦克車, 說是要把它送給小哥哥(我姑媽的大孫子)。
我嫂子急忙上前安慰“好了好了, 不哭了, 壞了就壞了, 等我們回家再給你買一個不就行了”。 “可那是我送給小哥哥的, 為什麼他要摔我的玩具, 我都說了不讓他摔了, 他還拿著我的坦克車在地上摔, 還把我的坦克車從樓上摔下來”順著陽陽的眼神望去, 我看見我姑媽的小孫子, 坐在二樓的樓梯上低著頭玩弄著他的手, 小臉紅撲撲地似乎知道自己犯錯了。
“他扔坦克車是他的錯, 他哥哥放學回來看到了會收拾他的, 以後你不和他玩就行了”我嫂子把陽陽摟在懷裡, 一邊擦眼淚一邊給他說。 說這話時, 我們家人以及姑媽一家都在場, 我很清晰的看見表嫂的臉色有些異常, 姑媽也是一臉的尷尬。
可洋洋依舊哭個不停,
洋洋看著他討厭的弟弟被打了以後, 哭聲也慢慢減弱了, “他已經被他媽媽收拾過了, 寶寶不哭了好不好”我嫂子說, “那我們回家以後記得給我買個更好的坦克車”, “好, 買什麼都行”。 這場風波到這裡算是結束了, 但是我的心裡卻不是滋味。
我忽然想起嫂子之前說, 她一點都不擔心洋洋在幼稚園受別的小朋友欺負, 但是洋洋愛打別的小朋友讓我挺頭疼的。 頭疼?你不該頭疼啊, 因為這是你導致的啊。
有的父母常常苦惱, 自己的孩子總是愛發脾氣, 攻擊別的小朋友。 其實導致孩子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咎于父母平常生活中對孩子的教育。
你有沒有在孩子打別的小朋友的時候, 只是假模假樣管一管, 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吃虧就不放在心上;有沒有教孩子打爸爸, 打爺爺, 並全家還以此為樂;你有沒有在孩子不小心被什麼東西絆倒摔疼了, 就說XX都是你的錯, 弄疼了我的寶寶;你有沒有一邊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許打人”, 一邊在孩子損壞了你心愛的東西時, 對孩子施暴....其實很多時候, 就是家長在孩子心中悄然埋下了暴力、自私的種子
孩子在與別的小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 究竟應該怎麼做?
1.小問題讓孩子自己解決,
2.發生矛盾, 先弄清矛盾根源, 不要一味的去訓斥自己的孩子或者把矛頭都指向對方的孩子, 教唆孩子以後不要和他玩。
3.和孩子分析造成矛盾的原因, 教會孩子處理事情的方法, 學會溫和地化解矛盾。 如果是別的小朋友的錯, 要教孩子有一顆包容之心, 讓孩子學會“讓步”, 這個讓步不是怯懦, 而是大度, 一種變通能力。
“孔融讓梨”, 這種謙讓的美德,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已經很少見了, 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個孩子, 作家長的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 受欺負, 卻不知道謙讓和寬容, 會讓孩子遠離自以為是, 敵視冷漠, 自私狹隘的心理, 更利於孩子心理的成長發育,
-----------------------
孩子到底在哭什麼?孩子拉肚子是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該補鈣了?孩子挑食不吃飯是什麼原因?1歲真的必須斷奶嗎?寶寶怎樣才能長高些?
如果你有這些育兒困惑,
請關注百家號:【育兒秘笈】。 做心裡“有底”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