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狼吞虎嚥、興致高時嗓門高八度, 這些對年輕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對老人來說卻暗藏風險。 隨著年齡增大, 骨骼變“松”、關節變“硬”、肌肉變“少”、心腦血管變“脆”, 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 都可能成為老人的安全陷阱。 下面這些動作老人一定要小心:
老人日常需留心8個動作
1、避免用力排便
老人用力排便時, 會導致腹內壓、血壓升高, 增加腦出血的風險, 此時心臟的負擔也會加大, 容易誘發心梗。 專家提醒, 如果有便秘症狀, 應多吃富含纖維的果蔬, 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或借助藥物排便, 切忌過度用力。
警惕人群:冠心病、高血壓患者。
2、起床太猛傷血管
老人起床過猛可能造成血壓升高, 發生暫時性暈厥甚至腦出血。 專家提醒, 老人起床一定要遵從“寧慢三分、不搶一秒”的原則, 醒後可靜臥3分鐘, 慢起身在床上坐3分鐘, 放下雙腳在床邊坐3分鐘, 然後再下床慢慢活動。
警惕人群:高血壓、有腦出血病史者。
3、狼吞虎嚥傷心傷胃
不少老人自年輕時就養成了吃飯快的習慣, 三口兩口一碗飯就“扒拉”完了。 但是年紀大了, 吃飯的速度可得降下來。 專家提醒, 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咽功能不如年輕人, 吃飯過快一來不利消化, 還容易噎著, 對食管造成損傷。 二是容易給心臟帶來過大負擔。
警惕人群:消化系統、心臟病患者。
4、嗓門大血壓升高
老人說話聲音每提高一次,
警惕人群:高血壓患者。
5、上樓梯寧慢勿快
人上了年紀, 不僅肌肉骨骼衰老, 神經系統也退化。 比如上一個20釐米的臺階, 老人的腳很可能並沒抬那麼高, 但負責指揮運動的神經系統會出現“滯後”, 這時就很容易發生摔傷了。 專家提醒, 老人走樓梯, 最好側著身子、扶著扶手, 寧慢勿快, 等一個腳掌完全著地後再邁另一隻腳。
警惕人群:骨質疏鬆、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6、儘量少彎腰
所有過度彎屈的動作都不適合老人。
警惕人群:高血壓、低血壓、腦血管病、關節炎患者。
7、提重物量力而行
老人的肌肉和骨骼功能都會減弱, 因此在負重的情況下很容易損傷肌肉或造成骨折。 專家提醒, 老人不但要在生活中減少負重, 比如提重物、搬家具。 在鍛煉時也要量力而行, 用啞鈴、拉力器等選擇合適的強度。 尤其是骨質疏鬆患者, 扛重物或舉過重的啞鈴, 容易導致骨折。
警惕人群:骨質疏鬆患者。
8、避免猛回頭防暈倒
老人頸動脈血管會變窄、管壁變脆, 突然轉脖子會壓迫頸動脈, 影響腦供血, 導致昏厥。 轉脖子的時候如果把握不好平衡, 也非常容易跌倒。 專家提醒, 老人運動頸部, 可以將頭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擺動, 但幅度不宜太大。 老人平時忌諱猛回頭, 比如走在路上, 聽到有人在後面叫自己時, 一定要慢慢回頭。
警惕人群:腦血管疾病患者, 平衡能力較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