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和預防高血糖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降糖, 最終的目的就是使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 根據2002年亞太地區2型糖尿病政策組所制定的糖尿病控制目標, 空腹血漿葡萄糖<6.1mmol/L, 餐後2小時血漿葡萄糖<8.0mmol/L, 且糖化血紅蛋白<6.5%, 這樣才能表明血糖的控制情況是良好的;如果空腹血漿葡萄糖為6.0~7.0mmol/L, 餐後2小時血漿葡萄糖為8.0~10.0mmol/L, 且糖化血紅蛋白為6.5%~7.5%, 則表明血糖的控制情況一般;如果空腹血漿葡萄糖>7.0mmol/L, 餐後2小時血漿葡萄糖>10.0mmol/L, 且糖化血紅蛋白>7.5%, 則表明血糖控制的情況不好,
對於年齡在70歲以上, 且屬於新近發現的2型糖尿病患者, 身體基本狀況比較好, 也沒有心、腦血管及微血管病的併發症, 不應強化控制血糖水準, 要使空腹血糖保持在6~7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保持在8~9mmol/L, 糖化血紅蛋白保持在6.5%~7.0%即可, 以防止出現低血糖而影響心、腦的正常功能。 一般來說, 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所需時間平均為糖尿病發生後15年。 所以, 血糖控制目標可以放寬,
有併發症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是多少?
對於老年糖尿病患者, 併發有心腦血管等疾病或經常出現低血糖者, 不能承受強化降糖所引起的風險, 應根據個體情況使血糖保持在適當的範圍, 通常的水準是空腹血糖在7~9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在8~11.1mmol/L, 而糖化血紅蛋白保持在7.0%~7.5%, 既能防止出現各種急慢性的併發症, 又能保證生活品質。 有些老年的糖尿患者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心腦血管及腎疾病, 生活品質極其低下, 對這類老年糖尿病患者,